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保险法令论文

泸州市工伤认定现状及完善工伤认定制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 研究背景第9-10页
    2 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第10-11页
    3 研究目的第11页
    4 研究意义第11-12页
    5 研究方法第12-13页
    6 资料来源第13-14页
    7 技术路线第14页
    8 质量控制第14-16页
第二章 中外工伤认定主要规定及做法的比较研究第16-21页
    1 工伤赔偿制度立法情况和覆盖范围比较分析第16页
    2 工伤认定机构及运行情况比较分析第16-17页
    3 工伤认定主要程序及做法比较分析第17-18页
    4 工伤认定监督和救济方式比较分析第18-19页
    5 外国工伤认定经验对我国的启示第19-21页
第三章 泸州市工伤认定现状调查研究第21-31页
    1 泸州市工伤认定基本情况统计研究第21-25页
        1.1 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第21页
        1.2 工伤认定基本情况第21-22页
        1.3 工伤认定级别管辖情况第22-23页
        1.4 工伤认定被撤销情况第23-24页
        1.5 工伤认定现状分析第24-25页
    2 专家访谈结果研究第25-28页
        2.1 被访谈专家基本情况第25-26页
        2.2 工伤认定满意度评价情况第26-27页
        2.3 访谈过程中收集的主要问题第27页
        2.4 访谈过程中收集的主要建议第27-28页
    3 典型案例分析——泸州市主城区某大型三甲医院工伤案例第28-31页
        3.1 典型案例 1——工作场所内非工作直接原因造成伤害第28-29页
        3.2 典型案例 2——工作时间擅自外出遇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第29-31页
第四章 讨论第31-33页
    1 制度体系因素第31页
    2 认知因素第31-32页
    3 职业因素第32页
    4 经济因素第32-33页
第五章 完善工伤认定制度的建议第33-38页
    1 加强工伤认定顶层设计,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级第33页
    2 打造工伤认定专业队伍,提升工伤认定队伍服务水平第33-34页
    3 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充分发挥专家效应第34页
    4 探索工伤认定快速处理模式,推动工伤认定科学化第34-35页
    5 探索工伤认定先行赔付制度,缓解工伤认定时效矛盾第35-36页
    6 高度重视工伤调解作用,畅通工伤认定救济渠道第36页
    7 探索建立工伤认定案例数据库第36-37页
    8 探索构建多方位监管模式和科学奖惩评价体系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文献综述第42-47页
    参考文献第46-47页
附件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变异系数法—灰色关联度法的生态工业园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