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概述第9-16页
    1.1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概念第9-10页
    1.2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理论基础第10-13页
        1.2.1 国家亲权理论第10页
        1.2.2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制度第10-11页
        1.2.3 刑罚个别化理论第11-12页
        1.2.4 恢复性司法理论第12-13页
    1.3 构建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必要性分析第13-16页
        1.3.1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使然第13页
        1.3.2 为未成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矫治和教育建议的要求第13-14页
        1.3.3 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利益的需要第14-16页
第二章 我国未成年人年社会调查制度的分析第16-23页
    2.1 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相关规定第16-17页
    2.2 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特征第17-18页
    2.3 社会调查制度存在的问题第18-23页
        2.3.1 调查主体的规定不一致,权责范围不明确第18-19页
        2.3.2 调查对象范围有限第19-20页
        2.3.3 社会调查报告质量不高第20页
        2.3.4 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定位不清第20-21页
        2.3.5 调查程序缺失第21-23页
第三章 国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分析第23-29页
    3.1 美国第23-24页
    3.2 英国第24-25页
    3.3 德国第25-26页
    3.4 日本第26页
    3.5 对国外未成年入社会调查制度的反思第26-29页
        3.5.1 法律规定可操作性比较强第26-27页
        3.5.2 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工作由专门人员进行的第27页
        3.5.3 调查报告内容设计合理第27-28页
        3.5.4 社会调查分阶段进行第28页
        3.5.5 社会调查制度的程序完整第28-29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的建议第29-38页
    4.1 规范社会调查的调查主体第29-31页
        4.1.1 明确统一的调查主体第29-30页
        4.1.2 明确调查主体的诉讼地位和法律责任第30-31页
    4.2 扩大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第31页
    4.3 规范社会调查报告的内容第31-32页
    4.4 界定未成年人社会调查报告为量刑证据第32-33页
    4.5 完善社会调查程序的相关内容第33-35页
        4.5.1 在侦查阶段启用社会调查制度第33-34页
        4.5.2 完善社会调查的程序规范第34页
        4.5.3 确立社会调查的监督程序第34-35页
    4.6 完善社会调查制度的全程适用第35-38页
        4.6.1 庭前阶段的适用第35页
        4.6.2 审理阶段的适用第35-36页
        4.6.3 执行阶段的适用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政干部“扔乞丐”致人死亡案定性分析
下一篇:25[OH]D和iPTH在患有髋骨骨折及上肢骨折的绝经后妇女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和代谢组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