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21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1.4 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 1.5 各章节安排 | 第23-26页 |
| 第二章 机队规划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6页 |
| 2.1 机队规划内容及其方法的研究综述 | 第26-31页 |
| 2.1.1 宏观机队规划法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 2.1.2 微观机队规划法研究综述 | 第28-31页 |
| 2.2 航班机型分配相关研究综述 | 第31-34页 |
| 2.3 航线运力分配相关研究综述 | 第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基于航班机型分配的机队规划方法 | 第36-64页 |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 3.2 基于“航班环”时序网络的机队规划方法 | 第37-48页 |
| 3.2.1“航班环”定义 | 第37-38页 |
| 3.2.2“航班环”时序网络的构造方法 | 第38-39页 |
| 3.2.3 符号说明 | 第39-40页 |
| 3.2.4 机队规划方案评估函数 | 第40-41页 |
| 3.2.5 基于“航班环”时序网络的机队规划数学模型 | 第41页 |
| 3.2.6 基于模拟退火的有向路径随机标号法 | 第41-43页 |
| 3.2.7 算例分析 | 第43-48页 |
| 3.3 基于“航班串”时空网络的机队规划方法 | 第48-57页 |
| 3.3.1 引言 | 第48-49页 |
| 3.3.2“航班串”时空网络的构造方法 | 第49-51页 |
| 3.3.3 符号说明 | 第51-52页 |
| 3.3.4 基于“航班串”时空网络的机队规划情景模型 | 第52-53页 |
| 3.3.5 两阶段求解算法 | 第53-54页 |
| 3.3.6 算例分析 | 第54-57页 |
| 3.4 基于航班时空网络的网络型机队规划方法 | 第57-63页 |
| 3.4.1 问题提出 | 第57-59页 |
| 3.4.2 符号说明 | 第59-60页 |
| 3.4.3 基于航班时空网络的网络型机队规划情景模型 | 第60页 |
| 3.4.4 算例分析 | 第60-63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四章 基于航线运力分配的机队规划方法 | 第64-86页 |
| 4.1 引言 | 第64页 |
| 4.2 基于航线运力分配的基本型机队规划方法 | 第64-74页 |
| 4.2.1 符号说明与假设条件 | 第65页 |
| 4.2.2 基本型机队规划数学模型 | 第65-66页 |
| 4.2.3 基于BENDERS割的分解算法 | 第66-70页 |
| 4.2.4 算例分析 | 第70-74页 |
| 4.3 基于航线运力分配的收益增强型机队规划方法 | 第74-85页 |
| 4.3.1 问题提出 | 第74-75页 |
| 4.3.2 符号说明与假设条件 | 第75-76页 |
| 4.3.3 收益增强型机队规划数学模型 | 第76-77页 |
| 4.3.4 求解算法 | 第77-81页 |
| 4.3.5 算例分析 | 第81-8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五章 基于离散时间航线运力分配的机队规划方法 | 第86-96页 |
| 5.1 问题提出 | 第86页 |
| 5.2 符号说明 | 第86-87页 |
| 5.3 离散时间区间划分方法 | 第87-89页 |
| 5.4 数学模型的构建 | 第89-90页 |
| 5.5 基于拉格朗日松弛的分解算法 | 第90-91页 |
| 5.6 算例分析 | 第91-94页 |
| 5.7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 第六章 竞争环境下航空公司的机队规划方法 | 第96-114页 |
| 6.1 问题提出 | 第96-97页 |
| 6.2 假设条件与符号说明 | 第97-98页 |
| 6.3 数学建模 | 第98-100页 |
| 6.4 启发式算法及其复杂度分析 | 第100-103页 |
| 6.4.1“均衡最优解”的定义 | 第100-101页 |
| 6.4.2 启发式算法 | 第101-102页 |
| 6.4.3 复杂性分析 | 第102-103页 |
| 6.5 算例分析 | 第103-113页 |
| 6.6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 7.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5-116页 |
| 7.3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