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实验研究 | 第10-11页 |
| ·数值模拟 | 第11-13页 |
| ·本文工作与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针对SB-LOCA 分析的AP1000 核电厂模型建立 | 第15-35页 |
| ·AP1000 核电厂简介 | 第15-24页 |
| ·AP1000 核电厂概述 | 第15-16页 |
| ·AP1000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 第16-18页 |
| ·AP1000 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 | 第18-24页 |
| ·AP1000 SB-LOCA 概述 | 第24-29页 |
| ·RELAP5/MOD3 分析工具简介 | 第29-32页 |
| ·针对SB-LOCA 分析的AP1000 核电厂模型建立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SB-LOCA 分析模式的校验 | 第35-42页 |
| ·典型10 寸小破口失水事故事故序列 | 第35-38页 |
| ·与西屋公司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小破口失水事故下AP1000 核电厂设计特性分析 | 第42-47页 |
| ·小破口失水事故叠加ADS 失效分析 | 第42-45页 |
| ·AD51-4 级失效与ADS 正常时的比较 | 第42-44页 |
| ·ADS 失效对AP1000 SB-LOCA 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小破口失水事故叠加CMT 失效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AP1000 核电厂SB-LOCA 特性分析 | 第47-66页 |
| ·AP1000 核电厂 SB-LOCA 与传统PWR 核电厂SB-LOCA 的比较 | 第47-50页 |
| ·传统压水堆的SB-LOCA 事故序列 | 第47-48页 |
| ·AP1000 SB-LOCA 的事故序列 | 第48-50页 |
| ·破口位置对AP1000 核电厂SB-LOCA 的影响 | 第50-58页 |
| ·破口分别发生在冷管与热管的比较 | 第50-53页 |
| ·破口发生在稳压器侧冷管与非稳压器侧冷管的比较 | 第53-54页 |
| ·直接安注管线双端断裂(DEDVI)的小破口失水事故分析 | 第54-58页 |
| ·主泵运行效应对AP1000 核电厂SB-LOCA 的影响 | 第58-60页 |
| ·在SB-LOCA 事故下,功率变化对PCT 的影响 | 第60-61页 |
| ·在SB-LOCA 事故下,破口面积大小对PCT 的影响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重要模型对AP1000 SB-LOCA 的影响 | 第66-75页 |
| ·CCFL 对AP1000 核电厂SB-LOCA 的影响 | 第66-71页 |
| ·热管段中CCFL 现象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稳压器波动管中CCFL 现象的影响 | 第68-70页 |
| ·压力容器下降段CCFL 现象的影响 | 第70-71页 |
| ·临界流模型(CRITICAL FLOW MODEL)对SB-LOCA 的影响 | 第71-74页 |
| ·临界流模型对ADS 喷放的影响 | 第72-73页 |
| ·临界流模型对破口喷放的影响 | 第73-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 ·进一步的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 致谢 | 第80-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