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观赏海棠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1.1 观赏海棠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1.1.2 观赏海棠的应用价值 | 第12-13页 |
1.1.3 观赏海棠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1.2 植物类黄酮研究概述 | 第13-18页 |
1.2.1 类黄酮 | 第13-14页 |
1.2.2 类黄酮的主要功能 | 第14-16页 |
1.2.3 类黄酮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6-18页 |
1.3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调控基因研究概述 | 第18-22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海棠类黄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克隆 | 第24-5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1.3 主要试剂药品 | 第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2页 |
2.2.1 海棠叶片总RNA提取 | 第25-26页 |
2.2.2 海棠叶片总RNA质量和浓度检测 | 第26页 |
2.2.3 反转录cDNA第一条链合成 | 第26-27页 |
2.2.4 基因全长引物设计 | 第27页 |
2.2.5 PCR扩增与检测 | 第27-30页 |
2.2.6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0页 |
2.2.7 目的基因在‘王族’海棠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分析 | 第30-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9页 |
2.3.1 海棠叶片总RNA提取与检测 | 第32-33页 |
2.3.2 反转录cDNA第一条链合成与检测 | 第33页 |
2.3.3‘王族’海棠MYB1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33-38页 |
2.3.4‘王族’海棠MYB6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38-41页 |
2.3.5‘王族’海棠bHLH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41-46页 |
2.3.6‘王族’海棠WD40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第46-49页 |
2.4 讨论 | 第49-52页 |
第三章 海棠叶片色素分析 | 第52-6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3.1.1 植物材料 | 第52-53页 |
3.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3页 |
3.1.3 主要试剂药品 | 第5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3.2.1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53页 |
3.2.2 海棠叶片花色苷提取 | 第53页 |
3.2.3 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类黄酮含量 | 第53-54页 |
3.2.4 数据处理 | 第54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4-58页 |
3.4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四章 海棠叶片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第60-7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60页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0页 |
4.1.3 主要试剂药品 | 第6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4.2.1 样品采集与RNA提取 | 第60页 |
4.2.2 荧光实时定量引物设计 | 第60-61页 |
4.2.3 荧光实时定量q-PCR分析与数据处理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4.3.1 海棠叶片样品RNA提取与引物鉴定 | 第62页 |
4.3.2 结构基因表达分析 | 第62-65页 |
4.3.3 转录因子表达分析 | 第65-66页 |
4.4 讨论 | 第66-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