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 第15-2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基于本体语义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描述 | 第26-51页 |
2.1 本体和地理本体 | 第26-31页 |
2.1.1 本体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2.1.2 本体的描述语言 | 第27-28页 |
2.1.3 地理本体的形式化表达 | 第28-29页 |
2.1.4 地理空间本体层次结构 | 第29-31页 |
2.2 地理空间领域本体构建 | 第31-38页 |
2.2.1 地理空间领域本体的主要构成 | 第31-34页 |
2.2.2 地理空间本体的构建准则、方法和过程 | 第34-38页 |
2.3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相关技术 | 第38-41页 |
2.3.1 Web Service技术 | 第38-39页 |
2.3.2 OGC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框架 | 第39-41页 |
2.4 地理空间本体对服务描述的语义支持 | 第41-50页 |
2.4.1 支持语义服务描述的三种标记语言 | 第41-46页 |
2.4.2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语义描述和分类 | 第46-47页 |
2.4.3 使用地理空间本体和OWL-S对服务进行语义描述 | 第47-5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地理本体的模糊扩展 | 第51-73页 |
3.1 模糊集理论基础 | 第51-53页 |
3.2 模糊数据类型的表示方法 | 第53-55页 |
3.3 本体描述语言的模糊扩展 | 第55-64页 |
3.3.1 OWL语言描述逻辑基础的扩展 | 第56-60页 |
3.3.2 模糊OWL语法与语义 | 第60-64页 |
3.4 模糊地理本体和服务模糊语义信息描述 | 第64-72页 |
3.4.1 构建模糊地理本体实例 | 第64-68页 |
3.4.2 嵌入模糊信息的地理空间信息语义服务描述 | 第68-71页 |
3.4.3 OWL与f-OWL的转换 | 第71-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基于语义的地理空间信息目录服务 | 第73-95页 |
4.1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目录服务 | 第74-76页 |
4.2 基于语义的地理信息目录服务体系结构 | 第76-84页 |
4.2.1 地理空间信息语义目录服务注册与发现 | 第76-78页 |
4.2.2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查询的语义扩展 | 第78页 |
4.2.3 语义服务映射方法和目录操作接口扩展 | 第78-84页 |
4.3 服务语义推理功能实现 | 第84-93页 |
4.3.1 两种实现语义推理功能的解决方案 | 第84-88页 |
4.3.2 服务元数据信息存储结构的改进方法 | 第88-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混合模式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发现技术研究 | 第95-118页 |
5.1 服务发现环境层次模型 | 第95-102页 |
5.1.1 现有服务发现技术与混合模式概念的提出 | 第95-97页 |
5.1.2 融合两种语义模式的服务发现环境 | 第97-99页 |
5.1.3 服务发现环境模型成员结构 | 第99-102页 |
5.2 混合模式下的语义服务匹配方法研究 | 第102-111页 |
5.2.1 面向服务特征权值分配的服务匹配 | 第102-108页 |
5.2.2 基于语言权值的服务模糊信息匹配 | 第108-111页 |
5.3 语义服务发现重用技术研究 | 第111-117页 |
5.3.1 服务间的逻辑关系Δ-relations的形式化定义 | 第112-114页 |
5.3.2 基于△-relations的服务发现重用技术 | 第114-11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六章 实验系统的构建与功能示例 | 第118-144页 |
6.1 语义支持的地理信息目录服务 | 第118-123页 |
6.1.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118-119页 |
6.1.2 语义服务描述到元数据信息模型的映射方法 | 第119-123页 |
6.2 实验环境部署 | 第123-125页 |
6.3 系统功能实现 | 第125-138页 |
6.3.1 地理空间信息语义服务注册 | 第125-130页 |
6.3.2 地理空间信息语义服务检索 | 第130-131页 |
6.3.3 地理信息语义服务发现和匹配 | 第131-138页 |
6.4 服务发现对比实验 | 第138-14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3-14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44-147页 |
7.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44-145页 |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45-146页 |
7.3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7页 |
附录 缩略语 | 第157-159页 |
作者简历 | 第1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