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离子交换剂论文--合成离子交换剂论文--有机离子交换剂论文

基于叠氮基团的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背景第11-35页
    1.1 燃料电池概述第11-14页
        1.1.1 燃料电池分类第11-12页
        1.1.2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第12-13页
        1.1.3 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第13-14页
    1.2 阴离子交换膜第14-19页
        1.2.1 阴离子交换膜应用要求第14-15页
        1.2.2 阴离子交换膜的改性第15-19页
    1.3 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研究现状第19-33页
        1.3.1 外加交联剂交联方式第20-27页
        1.3.2 自交联方式第27-30页
        1.3.3 基于叠氮基团的交联方式第30-33页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33-35页
第二章 基于光引发的叠氮型大分子交联剂制备的聚苯乙烯主链阴离子交换膜及性能研究第35-55页
    2.1 引言第35页
    2.2 实验部分第35-40页
        2.2.1 原料第35-36页
        2.2.2 均聚物聚对氯甲基苯乙烯(PVBC)的制备第36页
        2.2.3 大分子交联剂叠氮化聚苯醚(PPO-N_3)的制备第36页
        2.2.4 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第36-37页
        2.2.5 阴离子交换膜的凝胶含量(gel fraction)测试第37页
        2.2.6 阴离子交换膜及燃料电池性能测试第37-39页
        2.2.7 聚合物及阴离子交换膜表征第39-4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0-53页
        2.3.1 PVBC和PPO-N_3的合成及表征第40-42页
        2.3.2 交联型AEMs的制备及相关表征第42-45页
        2.3.3 机械性能和热性能表征第45-46页
        2.3.4 吸水率和溶胀率性能第46-48页
        2.3.5 电导率性能第48-50页
        2.3.6 碱性稳定性性能第50-51页
        2.3.7 H_2/O_2燃料电池性能第51-53页
    2.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三章 基于碱催化的叠氮-炔基点击反应制备的半交联互穿网络阴离子交换膜及性能研究第55-67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3.2.1 原料第55-56页
        3.2.2 共聚物聚对氯甲基苯乙烯-聚苯乙烯(PVBC-PS)的制备第56页
        3.2.3 聚合物叠氮化聚苯醚(PPO-N_3)的制备第56页
        3.2.4 半交联互穿网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第56页
        3.2.5 阴离子交换膜的凝胶含量(gel fraction)测试第56-57页
        3.2.6 阴离子交换膜及燃料电池性能测试第57页
        3.2.7 聚合物及阴离子交换膜表征第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66页
        3.3.1 PVBC-PS的合成及表征第57-58页
        3.3.2 半交联互穿网络AEMs的制备及相关表征第58-60页
        3.3.3 吸水率和溶胀率性能第60-62页
        3.3.4 电导率性能第62-64页
        3.3.5 碱性稳定性性能第64页
        3.3.6 H_2/O_2燃料电池性能及稳定性测试第64-66页
    3.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基于热引发或叠氮-二炔基引发叠氮交联对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性能影响研究第67-79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4.2.1 原料第67-68页
        4.2.2 侧链型SEBS主链聚合物(BrC6-SEBS)的合成第68页
        4.2.3 基于叠氮基团交联的侧链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第68-69页
        4.2.4 阴离子交换膜及燃料电池性能测试第69页
        4.2.5 聚合物及阴离子交换膜表征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77页
        4.3.1 侧链型SEBS主链聚合物及后叠氮化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69-71页
        4.3.2 交联型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第71-72页
        4.3.3 吸水率和溶胀率性能第72-73页
        4.3.4 离子传输性能第73-75页
        4.3.5 碱性稳定性性能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页
    5.2 创新点第79-80页
    5.3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载体对Pd-Fe双金属吸附剂中温煤气脱汞活性及再生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上榆泉矿10~#煤层顺向煤柱下矿压显现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