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4页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少数民族习惯法概述 | 第15-19页 |
2.1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6页 |
2.1.1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 | 第15-16页 |
2.1.2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征 | 第16页 |
2.2 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功能 | 第16-17页 |
2.3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关联 | 第17-19页 |
3.柯尔克孜族婚姻家庭习惯法 | 第19-29页 |
3.1 柯尔克孜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内容 | 第19-23页 |
3.1.1 婚约规矩 | 第19页 |
3.1.2 结婚 | 第19-22页 |
3.1.3 离婚及再婚 | 第22-23页 |
3.2 柯尔克孜族婚姻家庭习惯法与我国婚姻法的冲突 | 第23-25页 |
3.2.1 婚约规矩与婚姻法之间的冲突 | 第23-24页 |
3.2.2 结婚习惯法与婚姻法之间的冲突 | 第24页 |
3.2.3 离婚(再婚)习惯法与婚姻法之间的冲突 | 第24-25页 |
3.3 柯尔克孜族婚姻家庭习惯法和婚姻法冲突的原因解析 | 第25-29页 |
3.3.1 柯尔克孜族习惯法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柯尔克孜族婚姻习惯法的效力观念与国家法存在差别 | 第26-27页 |
3.3.3 柯尔克孜族传统婚姻习惯法的封闭性影响对国家法的认同 | 第27-29页 |
4.柯尔克孜族继承习惯法 | 第29-32页 |
4.1 柯尔克孜族继承习惯法制度概要 | 第29-30页 |
4.1.1“安奇”制度 | 第29页 |
4.1.2“幼子”继承制度 | 第29-30页 |
4.2 柯尔克孜族继承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30-32页 |
4.2.1“安奇”制度与国家法之冲突 | 第30页 |
4.2.2“幼子”继承制度与国家法的冲突 | 第30-32页 |
5. 柯尔克孜族婚姻家庭继承习惯法与国家法之间调适 | 第32-41页 |
5.1 调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34页 |
5.1.1 调适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5.1.2 调适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5.2 调适的总体思路 | 第34页 |
5.3 调适的基本原则 | 第34-37页 |
5.3.1 国家法优先原则 | 第34-35页 |
5.3.2 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相结合原则 | 第35-36页 |
5.3.3 法律的统一性与变通性相结合原则 | 第36-37页 |
5.4 调适的基本途径 | 第37-41页 |
5.4.1 对柯尔克孜习惯法进行认真的梳理、甄别 | 第37-38页 |
5.4.2 发挥现代文化和法治文化的引领示范作用 | 第38页 |
5.4.3 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柯尔克孜族群众的法治观念和对国家法的认同 | 第38-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