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前后西藏阿里地区佛教寺院壁画中的上师图像研究--以古格故城和托林寺为中心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现状与选题意义 | 第7-12页 |
1.1.1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2 15世纪前后阿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 第12-15页 |
1.2.1 古格王国的地理位置和遗址情况 | 第12页 |
1.2.2 古格时期的佛教发展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上师与上师像 | 第15-22页 |
2.1 上师与藏传佛教 | 第15-16页 |
2.2 上师像的出现 | 第16-20页 |
2.2.1 上师像在藏传佛教的出现 | 第16-18页 |
2.2.2 西藏阿里地区壁画中的上师像 | 第18-19页 |
2.2.3 上师像出现的原因 | 第19-20页 |
2.3 壁画中上师的判断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古格故城和托林寺的上师图像及研究 | 第22-58页 |
3.1 古格故城和托林寺的上师图像 | 第22-29页 |
3.1.1 古格故城的上师图像 | 第22-27页 |
3.1.2 托林寺的上师图像 | 第27-29页 |
3.2 上师图像的类型学研究 | 第29-47页 |
3.2.1 上师图像的布局与类型 | 第29-38页 |
3.2.1.1 上师图像的类型学研究 | 第29-32页 |
3.2.1.2 上师图像的分期 | 第32-36页 |
3.2.1.3 上师图像的布局意义 | 第36-38页 |
3.2.2 上师坐具与背光的研究 | 第38-47页 |
3.2.2.1 背光的研究 | 第38-40页 |
3.2.2.2 坐具的研究 | 第40-47页 |
3.3 上师图像其他内容的研究 | 第47-58页 |
3.3.1 上师的服饰研究 | 第47-52页 |
3.3.2 僧帽的几种类型及与上师身份的关系 | 第52-56页 |
3.3.3 上师的手印与姿势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相关问题探讨 | 第58-68页 |
4.1 壁画中所见的上师及其身份研究 | 第58-63页 |
4.1.1 西藏上师 | 第58-63页 |
4.1.1.1 上师与教派 | 第58-60页 |
4.1.1.2 托林寺拉康玛波的上师身份初探 | 第60-63页 |
4.1.2 印度成就者 | 第63页 |
4.2 阿里地区上师图像与卫藏地区的对比 | 第63-65页 |
4.2.1 与卫藏壁画的相同 | 第64页 |
4.2.2 与卫藏壁画的不同 | 第64-65页 |
4.3 上师像在藏传佛教中的其他形式 | 第65-68页 |
4.3.1 祖师唐卡 | 第65-66页 |
4.3.2 上师造像 | 第66-67页 |
4.3.3 上师擦擦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