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11-21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必要性 | 第11-12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现状及启示 | 第12-16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立法思想扭曲 | 第13页 |
(二)投资者民事救济实体法规定缺失 | 第13-14页 |
(三)投资者民事救济程序法规定不足 | 第14-15页 |
(四)投资者民事救济非诉救济机制空白 | 第15-16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重大意义 | 第16-21页 |
(一)投资者民事救济体现证券投资者特殊性 | 第16-18页 |
(二)投资者民事救济修复微观证券法律关系 | 第18-19页 |
(三)投资者民事救济规范宏观证券市场 | 第19-21页 |
第一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理念与原则 | 第21-36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基础理念 | 第21-29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民事责任优先理念 | 第21-25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效率价值优先理念 | 第25-27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投资者选择优先 | 第27-29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基本原则 | 第29-36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特别救济原则 | 第29-32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适度救济原则 | 第32-34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全面救济原则 | 第34-35页 |
(四)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平等救济原则 | 第35-36页 |
第二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 | 第36-55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特性 | 第36-38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适用有限性 | 第37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启动被动性 | 第37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救济诉前保全紧迫性 | 第37-38页 |
(四)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保全措施临时性 | 第38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前行为保全 | 第38-44页 |
(一)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适用条件 | 第39-41页 |
(二)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强制措施 | 第41-42页 |
(三)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适用于证券仲裁 | 第42页 |
(四)证券投资者诉前行为保全担保问题 | 第42-44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法律救济诉前证据保全 | 第44-50页 |
(一)证券投资者诉前证据保全制度功能 | 第44-48页 |
(二)证券投资者诉前证据保全适用条件 | 第48-49页 |
(三)证券投资者诉前证据保全强制措施 | 第49-50页 |
四、证券投资者诉前财产保全 | 第50-55页 |
(一)证券投资者前财产保全制度意义 | 第51-52页 |
(二)证券投资者诉前财产保全适用条件 | 第52-54页 |
(三)证券投资者诉前财产保全强制措施 | 第54-55页 |
第三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方式选择 | 第55-88页 |
一、现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方式评析 | 第56-62页 |
(一)单独诉讼 | 第57页 |
(二)共同诉讼 | 第57-58页 |
(三)代表人诉讼 | 第58-62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方式域外立法 | 第62-66页 |
(一)美国集团诉讼 | 第62-63页 |
(二)德国示范诉讼 | 第63-65页 |
(三)台湾团体诉讼 | 第65-66页 |
三、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 | 第66-80页 |
(一)构建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必要性 | 第68-70页 |
(二)构建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可行性 | 第70-73页 |
(三)证券投资者集团诉讼构建路径 | 第73-80页 |
四、证券公众诉讼机制 | 第80-88页 |
(一)证券公众诉讼之提出 | 第81-82页 |
(二)证券公众诉讼正当性和意义 | 第82-84页 |
(三)证券公众诉讼形式选择 | 第84-86页 |
(四)证券公众诉讼原告确定 | 第86-88页 |
第四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法律救济程序保障机制 | 第88-140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受案范围扩大 | 第88-91页 |
(一)受案范围扩大的宪法分析 | 第88-89页 |
(二)受案范围扩大的实体法分析 | 第89-90页 |
(三)受案范围扩大的程序法分析 | 第90-91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立案形式审查 | 第91-95页 |
(一)立案实质审查弊病和缺陷 | 第92-93页 |
(二)立案形式审查意义与建构 | 第93-95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前置程序取消 | 第95-101页 |
(一)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宪法 | 第95-96页 |
(二)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立法法 | 第96-97页 |
(三)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实体法 | 第97-99页 |
(四)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民事诉讼法 | 第99-100页 |
(五)前置程序的设置违反商法效益价值 | 第100-101页 |
四、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法院管辖权扩张 | 第101-104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地域管辖范围扩大 | 第102-103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级别管辖权利下放 | 第103-104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专属管辖权探索 | 第104页 |
五、投资者证券民事诉讼主体之确定 | 第104-112页 |
(一)投资者证券民事诉讼权利主体确定 | 第105-106页 |
(二)投资者民事诉讼义务主体确定 | 第106-112页 |
六、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 第112-118页 |
(一)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法定化 | 第112-115页 |
(二)证券民事赔偿诉讼举证责任分担 | 第115-117页 |
(三)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在诉讼中的证明责任 | 第117-118页 |
(四)法官在证明责任分担上的自由裁量权 | 第118页 |
七、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中间判决程序 | 第118-125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中间判决必要性 | 第119-121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中间判决程序构建 | 第121-125页 |
八、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专门法庭设立 | 第125-129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机制类型 | 第126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机制意义 | 第126-128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案件审理机制改革 | 第128-129页 |
九、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严格审判时限 | 第129-132页 |
(一)妨碍审判时限执行的因素 | 第130-131页 |
(二)提升审判时限效率的措施 | 第131-132页 |
十、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特别诉讼时效 | 第132-140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特别诉讼时效必要性 | 第134-135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诉讼时效域外立法 | 第135-136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诉讼特别时效制度设计 | 第136-140页 |
第五章 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非诉救济 | 第140-163页 |
一、证券投资者民事救济非诉讼救济机制价值功能 | 第140-144页 |
(一)非诉讼救济便于实现效率价值优先理念 | 第141-142页 |
(二)非诉讼救济便于减轻人民法院裁判负担 | 第142-143页 |
(三)非诉讼救济便于构建和谐证券市场关系 | 第143-144页 |
二、证券投资者民事非诉讼救济之证券仲裁 | 第144-154页 |
(一)证券仲裁域外经验和启示 | 第144-147页 |
(二)证券仲裁我国现状和问题 | 第147-150页 |
(三)证券仲裁未来发展和完善 | 第150-154页 |
三、证券投资者民事非诉讼救济之证券调解 | 第154-163页 |
(一)证券调解制度价值 | 第155-156页 |
(二)证券调解协议效力 | 第156-158页 |
(三)证券调解制度构建 | 第158-163页 |
结语 | 第163-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