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1.2.1 农民工养老保险“断保”原因 | 第8页 |
1.2.2 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8-9页 |
1.2.3 对农民工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0页 |
1.3.2 实证分析法 | 第10页 |
1.3.3 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10-11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1-1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1-12页 |
2.1.1 农民工 | 第11页 |
2.1.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 第11页 |
2.1.3 养老保险退保 | 第11页 |
2.1.4 养老保险断保 | 第11-1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2.2.1 行为决策理论 | 第12页 |
2.2.2 消费理论 | 第12-14页 |
第3章 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 第14-17页 |
3.1 我国养老保险的创建期(1951—1965) | 第14页 |
3.2 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停滞毁坏期(1966—1978) | 第14页 |
3.3 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开端发展期(1979—1992) | 第14-15页 |
3.4 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完善发展期(1992 至今) | 第15-16页 |
3.5 养老保险从退保到断保的转变 | 第16-17页 |
第4章 问卷的发放及数据统计分析 | 第17-21页 |
4.1 青岛市农民工基本情况 | 第17页 |
4.2 问卷设计与发放情况 | 第17-18页 |
4.3 数据描述及分析 | 第18-21页 |
第5章 青岛市农民工养老保险“断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21-30页 |
5.1 模型设定及变量赋值 | 第21-25页 |
5.1.1 模型设定 | 第21页 |
5.1.2 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 第21-23页 |
5.1.3 变量筛选 | 第23-25页 |
5.2 信度效度检验 | 第25-26页 |
5.2.1 信度检验 | 第25页 |
5.2.2 效度检验 | 第25-26页 |
5.3 Logistic回归结果及模型检验 | 第26-27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27-30页 |
5.4.1 个人层面对农民工“断保”行为的影响 | 第27-28页 |
5.4.2 企业层面对农民工“断保”行为的影响 | 第28-29页 |
5.4.3 政策层面对农民工“断保”行为的影响 | 第29-30页 |
第6章 所得结论与建议 | 第30-34页 |
6.1 所得结论 | 第30页 |
6.2 有效减少农民工断保的建议 | 第30-34页 |
6.2.1 加强养老保险信息的宣传力度 | 第30-31页 |
6.2.2 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与再就业培训 | 第31-32页 |
6.2.3 建立企业欠薪信息公开制度 | 第32页 |
6.2.4 逐步降低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 | 第32-33页 |
6.2.5 进一步规范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 第33-3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作者简介 | 第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