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导论第10-18页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问题的提出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研究述评第13页
    1.3 创新性与可行性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及手段第14页
    1.5 对基本概念的澄清第14-18页
        1.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概念辨析第14-16页
        1.5.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体系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第16-18页
第2章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8-24页
    2.1 酝酿期(1956——1978)第18-19页
    2.2 探索期(1978——1987)第19-22页
        2.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中确定主题第19-21页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定主题到初步开辟第21-22页
    2.3 成熟期(1987——1992)第22-24页
        2.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形成第22-23页
        2.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第23-24页
第3章 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贡献第24-32页
    3.1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石第24-27页
        3.1.1 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性质第24-25页
        3.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提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第25-26页
        3.1.3 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论确立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方法第26-27页
    3.2 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第27-32页
        3.2.1 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动力第27-28页
        3.2.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第28-29页
        3.2.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南针第29-30页
        3.2.4“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宏伟目标第30-32页
第4章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承和发展第32-42页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的新拓展第32-36页
        4.1.1 价值诉求:人的发展第32-33页
        4.1.2 前进动力:生产力的发展第33-34页
        4.1.3 根本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第34-36页
    4.2 道路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第36-42页
        4.2.1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第36-39页
        4.2.2 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特点第39-40页
        4.2.3 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第40-42页
第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第42-49页
    5.1 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第42-44页
    5.2 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第44-45页
    5.3 开辟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第45-46页
    5.4 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第46-49页
结束语第49-5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50-53页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53-54页
后记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料表面磨损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DSP的SPWM逆变电源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