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力学论文--固体力学论文--变形固体动力学论文--散体力学论文

单液滴捕集细颗粒物的行为与机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14-3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17页
        1.1.1 颗粒物污染的危害及现状第14-15页
        1.1.2 细颗粒排放控制技术第15-17页
        1.1.3 研究对象及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7-29页
        1.2.1 颗粒绕流球形液滴时的运动与捕集第17-21页
        1.2.2 边界层分离与液滴变形对颗粒捕集的影响第21-25页
        1.2.3 颗粒撞击液面的运动行为第25-28页
        1.2.4 研究现状总结第28-29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9-31页
第2章 边界层分离流动下液滴对颗粒物的惯性捕集第31-51页
    2.1 本章引言第31-32页
    2.2 控制方程与数值方法第32-36页
        2.2.1 颗粒运动与流体流动方程第32-33页
        2.2.2 数值方法与网格参数第33-36页
    2.3 惯性机制下边界层分离对颗粒运动和沉积行为的影响第36-44页
        2.3.1 不同雷诺数下的流场特征第36-39页
        2.3.2 液滴表面的瞬态颗粒惯性沉积分布第39-41页
        2.3.3 液滴表面的瞬态颗粒法向速度分布第41-42页
        2.3.4 液滴瞬态惯性捕集效率第42-44页
    2.4 边界层分离对颗粒惯性捕集效率的影响第44-49页
    2.5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边界层分离流动下液滴对颗粒物的热泳捕集第51-76页
    3.1 本章引言第51-52页
    3.2 控制方程与数值方法第52-54页
        3.2.1 颗粒运动与流体流动方程第52-53页
        3.2.2 数值方法与网格参数第53-54页
    3.3 热泳机制下边界层分离对颗粒运动和沉积行为的影响第54-67页
        3.3.1 不同雷诺数下绕液滴流场与温度场特征第54-58页
        3.3.2 稳态轴对称流动条件下颗粒的运动与沉积行为第58-61页
        3.3.3 稳态平面对称流动条件下颗粒的运动与沉积行为第61-63页
        3.3.4 非稳态流动条件下颗粒的运动和沉积行为第63-67页
    3.4 边界层分离对颗粒热泳捕集效率的影响第67-73页
        3.4.1 热泳捕集效率与相对偏差第67-71页
        3.4.2 热泳捕集效率公式的修正第71-73页
    3.5 本章小结第73-76页
第4章 液滴变形对颗粒物捕集的影响第76-89页
    4.1 本章引言第76页
    4.2 控制方程与数值方法第76-79页
        4.2.1 流体流动的数值模型第76-78页
        4.2.2 颗粒运动的数值模型第78页
        4.2.3 捕集效率模型第78-79页
        4.2.4 计算网格及验证第79页
    4.3 液滴变形对颗粒惯性捕集的影响第79-84页
    4.4 液滴变形对颗粒热泳捕集的影响第84-88页
    4.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5章 颗粒撞击液面的运动模型与行为判据第89-104页
    5.1 本章引言第89-90页
    5.2 颗粒撞击液面的动力学模型和行为分析第90-94页
        5.2.1 动力学模型第90-92页
        5.2.2 行为分析第92-94页
    5.3 颗粒撞击液面后运动模态判据第94-98页
    5.4 颗粒和液体特性对颗粒撞击行为的影响第98-102页
        5.4.1 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第98-99页
        5.4.2 接触角的影响第99-101页
        5.4.3 颗粒粒径的影响第101-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疏水颗粒撞击液面的实验研究第104-116页
    6.1 本章引言第104页
    6.2 显微高速拍摄实验系统与方法第104-107页
        6.2.1 实验系统构成与实验材料第104-106页
        6.2.2 实验过程与数据处理第106-107页
    6.3 颗粒撞击液面的过程及运动行为第107-111页
    6.4 颗粒撞击液面过程的临界撞击速度第111-114页
    6.5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7章 结论第116-120页
    7.1 本文主要结论第116-119页
    7.2 建议与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9-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新闻发布会内容与新闻服务分析--以江苏省政府2013年新闻发布会为例
下一篇:论清代家族法与国家法的关系--以宗祧继承、婚姻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