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 第9-10页 |
1.2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14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公共治理理论及相关概念 | 第15-22页 |
2.1 西方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 第15-17页 |
2.1.1 公共治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5-16页 |
2.1.2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6-17页 |
2.1.3 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 | 第17页 |
2.2 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社会治理 | 第17-19页 |
2.2.1 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和定义 | 第17-18页 |
2.2.2 社会治理的内涵 | 第18页 |
2.2.3 社会治理的意义 | 第18-19页 |
2.3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体之一:社会中介组织 | 第19-22页 |
2.3.1 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 | 第19-20页 |
2.3.2 社会中介组织的特征 | 第20页 |
2.3.3 社会中介组织的功能定位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的基本情况 | 第22-28页 |
3.1 医疗纠纷的概念 | 第22页 |
3.2 医疗纠纷的主要特征 | 第22-23页 |
3.3 医疗纠纷产生的危害 | 第23页 |
3.4 我国现阶段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 | 第23-28页 |
3.4.1 医方的原因 | 第24页 |
3.4.2 患方原因 | 第24-25页 |
3.4.3 新闻媒体的负面宣传 | 第25页 |
3.4.4 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 第25-26页 |
3.4.5 医疗卫生领域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6-28页 |
第4章 我国医疗纠纷传统解决机制评析 | 第28-33页 |
4.1 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机制及其局限性 | 第28-30页 |
4.1.1 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机制 | 第28页 |
4.1.2 医疗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局限性 | 第28-30页 |
4.2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机制及其局限性 | 第30-31页 |
4.2.1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机制 | 第30页 |
4.2.2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机制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4.3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解决机制及其局限性 | 第31-33页 |
4.3.1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解决机制 | 第31-32页 |
4.3.2 医疗纠纷行政调解解决机制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第5章 国内外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比较分析 | 第33-44页 |
5.1 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医疗纠纷治理的模式考察 | 第33-36页 |
5.1.1 北京模式 | 第33-34页 |
5.1.2 南京模式 | 第34页 |
5.1.3 天津模式 | 第34-35页 |
5.1.4 上海模式 | 第35页 |
5.1.5 宁波模式 | 第35-36页 |
5.1.6 上述模式的不足之处 | 第36页 |
5.2 国外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实务考察 | 第36-44页 |
5.2.1 德国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实务 | 第37-38页 |
5.2.2 美国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实务 | 第38-39页 |
5.2.3 日本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实务 | 第39-40页 |
5.2.4 法国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实务 | 第40-41页 |
5.2.5 瑞士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实务 | 第41页 |
5.2.6 国外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的经验总结 | 第41-42页 |
5.2.7 国外社会中介组织介入医疗纠纷对我国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6章 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医疗纠纷治理的模式构建 | 第44-49页 |
6.1 建立一个专门的医疗纠纷仲裁委员会 | 第44-45页 |
6.2 仲裁委的人员组成和管理 | 第45-46页 |
6.3 仲裁委的职责和受理范围 | 第46页 |
6.4 仲裁委的仲裁模式和仲裁庭的组成 | 第46-47页 |
6.5 仲裁委的仲裁程序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