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四、创新点和难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国际联盟盟约的形成 | 第14-30页 |
第一节 国际联盟思想的形成:从“严守中立”到集体安全 | 第15-19页 |
一、一战中美国的中立原则 | 第15-16页 |
二、建立“普遍国家的联合体”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和会前的准备工作:谈判与合作 | 第19-23页 |
一、战争中英美方案的分歧 | 第19-20页 |
二、战后英美在联合方案上的合作 | 第20-22页 |
三、英美赫斯特-密勒方案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国联盟约的形成:斗争与妥协 | 第23-30页 |
一、盟约草案通过 | 第23-24页 |
二、对草案的修改 | 第24-27页 |
三、国际联盟盟约的最终定稿及通过 | 第27-30页 |
第二章 盟约提交美国参议院批准的过程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参议院对国联盟约的分歧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在保留案中寻求妥协 | 第32-35页 |
一、强硬保留派的修正案 | 第32-33页 |
二、温和保留派保留案 | 第33-34页 |
三、威尔逊派的保留案 | 第34-35页 |
第三节 争取参议院批准和约的斗争 | 第35-39页 |
一、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的答辩 | 第35-36页 |
二、西部演说之旅 | 第36页 |
三、参议院对保留案投票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国际联盟盟约在美国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39-57页 |
第一节 双层博弈理论框架下的国际联盟之争案例分析 | 第39-51页 |
一、双层博弈的环境——第一层次上达成盟约的基础 | 第40-41页 |
二、获胜集合的大小——第二层次盟约批准的困境 | 第41-48页 |
三、首席谈判官谈判策略的使用——影响谈判结果的额外因素 | 第48-51页 |
第二节 国联提案失败的其他原因分析 | 第51-57页 |
一、国联的本质 | 第51-54页 |
二、党派斗争 | 第54-55页 |
三、威尔逊的个人决策失误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