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车联网的发展 | 第9-10页 |
1.1.2 车联网的技术架构 | 第10-11页 |
1.1.3 车联网的特性 | 第11页 |
1.1.4 车联网相关应用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2-13页 |
1.4 本文各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车联网WAVE协议概述 | 第15-31页 |
2.1 WAVE协议框架 | 第15-16页 |
2.2 IEEE802.11p标准 | 第16-22页 |
2.2.1 基于IEEE802.11p的信道划分 | 第17页 |
2.2.2 IEEE802.11p mac帧结构 | 第17-18页 |
2.2.3 IEEE802.11p信道接入机制 | 第18-22页 |
2.3 IEEE1609协议组标准 | 第22-24页 |
2.3.1 IEEE1609.1标准 | 第22-23页 |
2.3.2 IEEE1609.2标准 | 第23页 |
2.3.3 IEEE1609.3标准 | 第23-24页 |
2.4 IEEE1609.4协议 | 第24-29页 |
2.4.1 信道协调 | 第24页 |
2.4.2 信道同步 | 第24-25页 |
2.4.3 信道路由 | 第25-28页 |
2.4.4 信道访问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WAVE协议中多信道访问机制的仿真 | 第31-38页 |
3.1 NS2仿真工具简介 | 第31页 |
3.2 信道协作机制 | 第31-33页 |
3.3 NS2中的多信道模型 | 第33-35页 |
3.3.1 NS2移动节点框架 | 第33-34页 |
3.3.2 Hyacinth和Ramon模型 | 第34页 |
3.3.3 MSMM | 第34-35页 |
3.4 多信道机制各模块的仿真实现 | 第35-37页 |
3.4.1 信道协调和信道同步模块 | 第35-36页 |
3.4.2 信道访问模块 | 第36页 |
3.4.3 信道路由模块 | 第36-37页 |
3.4.4 其他模块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车联网环境下多信道机制的改进 | 第38-45页 |
4.1 车联网WAVE MAC层多信道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4.2 相关研究 | 第39-40页 |
4.3 基于协商的信道预约机制 | 第40-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WAVE多信道机制的仿真验证和分析 | 第45-52页 |
5.1 NS2仿真过程 | 第45-46页 |
5.2 仿真环境 | 第46-48页 |
5.2.1 车联网移动模型 | 第46-47页 |
5.2.2 仿真参数 | 第47-48页 |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2-54页 |
6.1 本文工作内容总结 | 第52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缩略词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