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

潍坊市农村扶贫开发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English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政府主导型第11页
        1.2.2 城市带动型第11页
        1.2.3 市场导向性第11-12页
        1.2.4 资源导向型第12页
        1.2.5 目前国内扶贫开发的几种模式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的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的方法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页
    1.5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5-17页
        1.5.1 本文创新点第15-16页
        1.5.2 本文不足之处第16-17页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7-28页
    2.1 贫困第17-18页
    2.2 扶贫模式第18-25页
        2.2.1 扶贫模式的内涵第18页
        2.2.2 扶贫模式的种类第18-25页
    2.3 理论研究基础第25-28页
        2.3.1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第25-26页
        2.3.2 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第26页
        2.3.3 罗森斯坦—罗丹的平衡增长模式与机制第26页
        2.3.4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模式与机制第26-27页
        2.3.5 舒尔茨的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反贫困理论第27-28页
3 潍坊市扶贫开发现状分析第28-45页
    3.1 潍坊市扶贫开发现状第28-31页
        3.1.1 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第28-29页
        3.1.2 潍坊市扶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第29-31页
    3.2 潍坊市扶贫开发目标第31-33页
    3.3 潍坊市扶贫开发模式第33-39页
        3.3.1 包村联户内涵第33-34页
        3.3.2 包村联户模式的运行特点第34-39页
    3.4 潍坊市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第39-45页
4 潍坊市扶贫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45-48页
    4.1 驻村方面第45页
    4.2 联系群众方面第45-46页
    4.3 帮扶单位方面第46页
    4.4 财政投入方面第46-47页
    4.5 非财政投入方面第47页
    4.6 农民需求方面第47页
    4.7 可持续发展方面第47-48页
5 完善潍坊市农村扶贫开发的几点建议第48-55页
    5.1 加强对包村联户模式的理论探讨第48页
    5.2 重视对包村联户模式运作框架的完善第48-49页
    5.3 加强扶贫开发规划,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49-50页
    5.4 推广“1+N”连片推进模式,打造局部经济凸起带第50页
    5.5 重视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50-51页
    5.6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特色产业升级壮大第51-55页
6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差分隐私的决策树发布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高维分类数据聚类方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