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课题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煤化工装置用阀门 | 第13-19页 |
1.2.1 煤化工阀门的种类及材料 | 第13-14页 |
1.2.2 煤化工装置的工作条件和对阀门的要求 | 第14-19页 |
1.3 阀门密封面 | 第19-22页 |
1.3.1 阀门密封面的作用和形成 | 第19页 |
1.3.2 国内外耐磨球阀密封面堆焊材料简介 | 第19-20页 |
1.3.3 国内外耐磨阀门密封面堆焊工艺简介 | 第20-22页 |
1.4 激光熔覆技术的特点及在阀门密封面强化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4.1 激光熔覆技术的特点 | 第22页 |
1.4.2 激光熔覆技术在煤化工阀门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5.2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第2章 煤化工高参数球阀密封面材料成分设计 | 第25-32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激光熔覆层材料设计理论 | 第25-28页 |
2.2.1 强化机理 | 第25-27页 |
2.2.2 硬质相的类型 | 第27-28页 |
2.3 合金体系的确定和成分设计 | 第28-30页 |
2.3.1 镍基碳化钨复合合金元素种类确定 | 第28-29页 |
2.3.2 镍基合金成分定量设计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球阀密封面激光熔覆层组织分析 | 第32-4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32-33页 |
3.2.1 基体和粉末材料 | 第32页 |
3.2.2 试验设备 | 第32-33页 |
3.2.3 测试样品制备 | 第33页 |
3.3 激光熔覆层的凝固特征 | 第33-37页 |
3.3.1 ASTM A637 N07718材料多道熔覆多层微观组织观察 | 第34-35页 |
3.3.2 ASTM A182 F51材料多道熔覆多层微观组织 | 第35-36页 |
3.3.3 激光熔覆过程中熔池特征 | 第36-37页 |
3.4 相结构与元素分布 | 第37-39页 |
3.4.1 相结构分析 | 第37页 |
3.4.2 熔覆层元素分布分析 | 第37-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煤化工球阀密封面激光熔覆层性能分析及球体熔覆 | 第40-51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试验设备与样品 | 第40-41页 |
4.2.1 试验设备 | 第40页 |
4.2.2 试验样品 | 第40-41页 |
4.3 熔覆层的硬度分布 | 第41-45页 |
4.3.1 强化密封面单道单层的硬度比较 | 第41-42页 |
4.3.2 强化密封面多层断面的硬度比较 | 第42-43页 |
4.3.3 多道多层熔覆层的硬度分布 | 第43-45页 |
4.4 熔覆层结合强度试验 | 第45-46页 |
4.4.1 试样正压试验 | 第45-46页 |
4.4.2 试样背压试验 | 第46页 |
4.5 产品球体样品的激光熔覆及熔覆层分析 | 第46-50页 |
4.5.1 产品球体的激光熔覆 | 第46-47页 |
4.5.2 球体的熔覆层断面组织与硬度值 | 第47-48页 |
4.5.3 激光熔覆球体密封试验 | 第48-49页 |
4.5.4 阀门的高温热态试验 | 第49-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总结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