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

濒危蒙药种子萌发及沙苑子混伪品分子鉴别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1页
缩略语表第12-13页
第一部分 濒危蒙药的种子萌发研究第13-34页
    1 前言第13-15页
        1.1 濒危蒙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第13-15页
            1.1.1 野生蒙药资源逐年锐减,亟待保护第13-14页
            1.1.2 濒危蒙药保护现状第14-15页
        1.2 本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5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5-20页
        2.1 试验材料第15-17页
            2.1.1 种子采集第15-16页
            2.1.2 试验仪器第16页
            2.1.3 试验试剂第16-17页
        2.2 试验方法第17-20页
            2.2.1 种子质量检验第17页
                2.2.1.1 形态观察第17页
                2.2.1.2 千粒重及含水量的测定第17页
            2.2.2 种子萌发最适环境条件的确定第17-18页
                2.2.2.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7-18页
                2.2.2.2 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8页
                2.2.2.3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8页
            2.2.3 物理方法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8-19页
                2.2.3.1 破坏外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8页
                2.2.3.2 温水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8页
                2.2.3.3 贮存温度对肋柱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8-19页
            2.2.4 化学试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页
                2.2.4.1 不同浓硫酸浸种时间对甘草、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页
            2.2.5 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20页
                2.2.5.1 赤霉素(GA_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页
                2.2.5.2 吲哚乙酸(IA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9-20页
            2.2.6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第20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0-31页
        3.1 种子质量检验第20-22页
            3.1.1 形态观察第20-22页
            3.1.2 千粒重和含水量的测定第22页
        3.2 种子萌发最适环境条件的确定第22-25页
            3.2.1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2-23页
            3.2.2 光照时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3-25页
            3.2.3 聚乙二醇(PEG)模拟水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5页
        3.3 物理方法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5-28页
            3.3.1 破坏外种皮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5-26页
            3.3.2 温水浸种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6-28页
            3.3.3 贮存温度对肋柱花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8页
        3.4 化学试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8-29页
            3.4.1 不同浓硫酸浸种时间对甘草、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8-29页
        3.5 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9-31页
            3.5.1 赤霉素(GA_3)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9-30页
            3.5.2 吲哚乙酸(IA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30-31页
    4 讨论第31-34页
第二部分 沙苑子及其混伪品分子鉴别研究第34-43页
    1 前言第34-35页
        1.1 沙苑子鉴别研究概况第34页
        1.2 沙苑子的传统鉴别方法第34-35页
        1.3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35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2.1 试验仪器与材料第35-37页
            2.1.1 试验材料第35-36页
            2.1.2 试验仪器第36-37页
            2.1.3 试验试剂第37页
        2.2 试验方法第37-38页
            2.2.1 总DNA提取第37页
            2.2.2 引物设计第37页
            2.2.3 DNA扩增第37-38页
            2.2.4 测序第38页
            2.2.5 序列分析第38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3.1 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的ITS序列特征第38页
        3.2 沙苑子与其混伪品间的遗传距离分析第38-39页
        3.3 沙苑子与其混伪品系统发育树构建第39-41页
    4 讨论第41-42页
    5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综述第46-55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作者简介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物性研究
下一篇:纳米层状钴氧化物及其复合物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