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现代景观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大量出现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2. 国内外研究基础 | 第13-17页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 第17-18页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8-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2章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源起 | 第20-40页 |
2.1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形式溯源——折线的出现与发展 | 第20-29页 |
2.1.1. 折线的启蒙 | 第20-23页 |
2.1.2. 折线的起源 | 第23-26页 |
2.1.3. 折线的发展 | 第26-29页 |
2.2 折线型景观空间发展的专业背景 | 第29-35页 |
2.2.1. 现代艺术的推动 | 第31-33页 |
2.2.2. 现代建筑的推动 | 第33-35页 |
2.3 折线型景观空间发展的社会背景 | 第35-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当代折线型景观空间的类型与特征 | 第40-64页 |
3.1 折线型景观与其他形式景观空间的分析比较 | 第40-44页 |
3.1.1. 平行线(不相交) | 第40-41页 |
3.1.2. 垂直线(相交90°) | 第41-42页 |
3.1.3. 斜线(相交非90°) | 第42-44页 |
3.2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类型 | 第44-53页 |
3.2.1. 二维层面的折线应用 | 第44-49页 |
3.2.1.1 折线型设计要素边缘 | 第44-47页 |
3.2.1.2 折线型道路 | 第47-48页 |
3.2.1.3 综合应用形成的折线型平面构图 | 第48-49页 |
3.2.2. 三维层面的折线应用 | 第49-53页 |
3.2.2.1 折线型建筑空间 | 第49-50页 |
3.2.2.2 折线型台阶与台地 | 第50-51页 |
3.2.2.3 折面 | 第51-52页 |
3.2.2.4 综合应用形成的折线型复杂空间 | 第52-53页 |
3.3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设计特征 | 第53-63页 |
3.3.1. 具现代感的设计形式 | 第53-55页 |
3.3.2. 自由的设计手法 | 第55-59页 |
3.3.3. 复杂的空间体验 | 第59-61页 |
3.3.4. 丰富的设计内涵 | 第61-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当代折线型景观空间设计手法研究 | 第64-142页 |
4.1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平面形式设计手法研究 | 第64-108页 |
4.1.1. 折线角度 | 第64-75页 |
4.1.1.1 统计分析 | 第66-67页 |
4.1.1.2 角度 | 第67-70页 |
4.1.1.3 要素类型 | 第70-75页 |
4.1.2. 拐点距离 | 第75-83页 |
4.1.2.1 统计分析 | 第78-81页 |
4.1.2.2 要素类型 | 第81-83页 |
4.1.3. 线宽变化 | 第83-92页 |
4.1.3.1 统计分析 | 第86-87页 |
4.1.3.2 渐变类型 | 第87-92页 |
4.1.4. 拐点处理 | 第92-99页 |
4.1.5. 组合关系 | 第99-107页 |
4.1.5.1 统计分析 | 第100-102页 |
4.1.5.2 组合关系各类型分析 | 第102-107页 |
4.1.6. 平面形式设计手法研究总结 | 第107-108页 |
4.2 折线型景观空间的空间组织设计手法研究 | 第108-141页 |
4.2.1. 空间划分与围合 | 第108-109页 |
4.2.1.1 开合度 | 第108页 |
4.2.1.2 高宽比 | 第108-109页 |
4.2.1.3 围合要素 | 第109页 |
4.2.2. 空间转折与引导——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为例 | 第109-127页 |
4.2.2.1 视线引导 | 第109-110页 |
4.2.2.2 路径引导 | 第110-111页 |
4.2.2.3 空间引导 | 第111页 |
4.2.2.4 案例分析: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 | 第111-127页 |
4.2.3. 空间竖向处理手法——以巴塞罗那植物园为例 | 第127-141页 |
4.2.3.1 台阶式地形 | 第128页 |
4.2.3.2 折面式地形 | 第128页 |
4.2.3.3 网络式地形 | 第128-129页 |
4.2.3.4 案例分析:巴塞罗那植物园 | 第129-1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142-146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142-144页 |
5.2 当代折线型景观空间发展的问题与反思 | 第144页 |
5.3 未来折线型景观空间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49页 |
图表目录及来源 | 第149-158页 |
致谢 | 第1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