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25页 |
1.1 气力卸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18-19页 |
1.2 气力卸船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第19-21页 |
1.2.1 气力卸船系统的类型 | 第19-20页 |
1.2.2 气力卸船系统的特点 | 第20-21页 |
1.3 气力卸船系统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1.3.1 国外气力卸船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21-22页 |
1.3.2 我国气力卸船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22页 |
1.4 气力卸船系统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 第22-23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气力卸船系统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结构的设计 | 第25-41页 |
2.1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的整体性能 | 第25-26页 |
2.1.1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的重要性及作用 | 第25页 |
2.1.2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的工作原理 | 第25页 |
2.1.3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的设计目的 | 第25-26页 |
2.2 多自由度液压臂的各部分组成与作用 | 第26-35页 |
2.2.1 回转系统 | 第26-29页 |
2.2.2 底座 | 第29-31页 |
2.2.3 液压系统 | 第31-32页 |
2.2.4 臂架系统 | 第32-34页 |
2.2.5 连接构件 | 第34-35页 |
2.3 多自由度液压臂的静力学分析 | 第35-39页 |
2.3.1 弯矩计算 | 第36页 |
2.3.2 扭矩计算 | 第36页 |
2.3.3 臂架各连接处受力计算 | 第36-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气力卸船系统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液压系统的设计 | 第41-57页 |
3.1 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 | 第41-49页 |
3.1.1 压力控制回路 | 第41-44页 |
3.1.2 速度控制回路 | 第44-45页 |
3.1.3 方向控制回路 | 第45-47页 |
3.1.4 辅助回路 | 第47-48页 |
3.1.5 合成液压系统 | 第48-49页 |
3.2 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 第49-56页 |
3.2.1 执行元件的设计压力 | 第49-50页 |
3.2.2 执行元件的选型 | 第50-51页 |
3.2.3 动力元件的选型 | 第51-53页 |
3.2.4 控制元件的选型 | 第53-56页 |
3.2.5 辅助元件的选型 | 第5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Adams的多自由度液压臂架运动学仿真 | 第57-69页 |
4.1 虚拟样机技术介绍 | 第57页 |
4.2 ADAMS软件介绍 | 第57-58页 |
4.3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刚体模型的建立 | 第58-64页 |
4.3.1 建立模型 | 第58-59页 |
4.3.2 设置环境变量 | 第59-60页 |
4.3.3 自由度的计算 | 第60页 |
4.3.4 定义约束 | 第60-61页 |
4.3.5 施加载荷 | 第61-63页 |
4.3.6 添加驱动 | 第63-64页 |
4.4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刚体模型的仿真分析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模态分析 | 第69-81页 |
5.1 ANSYS Workbench软件简介 | 第69-70页 |
5.2 模态分析简介 | 第70-71页 |
5.2.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70-71页 |
5.2.2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模态分析的实际意义 | 第71页 |
5.3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1-76页 |
5.3.1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模型的简化与导入 | 第71-72页 |
5.3.2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材料属性的设置 | 第72-74页 |
5.3.3 模态分析工况的选择 | 第74页 |
5.3.4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74-75页 |
5.3.5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网格的划分 | 第75-76页 |
5.4 多自由度液压臂架模态分析 | 第76-80页 |
5.4.1 模态分析计算结果 | 第76-79页 |
5.4.2 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 第79-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1-82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