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8页 |
1.1 肿瘤的发生 | 第10-11页 |
1.2 IL-33的分子生物学结构和功能特点 | 第11-12页 |
1.3 IL-33与临床疾病 | 第12-15页 |
1.4 疾病的抗细胞因子主动干预 | 第15页 |
1.5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病毒样颗粒疫苗载体 | 第15-16页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3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8-21页 |
2.1.1 菌株、质粒及细胞株 | 第18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2.1.3 实验试剂用品 | 第18-19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35页 |
2.2.1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诱导表达 | 第21-22页 |
2.2.2 重组蛋白病毒样颗粒的纯化 | 第22-24页 |
2.2.3 肿瘤细胞培养 | 第24-25页 |
2.2.4 小鼠4T1原位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25页 |
2.2.5 病毒样颗粒的免疫效果评价实验 | 第25-26页 |
2.2.6 小鼠全血血清制备 | 第26页 |
2.2.7 肺灌洗液的采集、肺部浸润细胞计数和肺部染色 | 第26-27页 |
2.2.8 肺灌洗液细胞因子检测 | 第27-28页 |
2.2.9 血清IgG_1和IgG_(2a)的检测 | 第28页 |
2.2.10 IL-33特异的抗体水平检测及抗体滴度的测定 | 第28-29页 |
2.2.11 脾细胞的体外刺激 | 第29页 |
2.2.12 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 | 第29-30页 |
2.2.13 ELISPOT检测分泌IFN-γ的脾细胞的水平 | 第30-31页 |
2.2.14 流式细胞术检测CTL细胞水平 | 第31-32页 |
2.2.15 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 | 第32-33页 |
2.2.16 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水平 | 第33页 |
2.2.17 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细胞水平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5-58页 |
3.1 重组质粒的诱导表达 | 第35页 |
3.2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5-37页 |
3.2.1 硫酸铵盐析法初步纯化重组蛋白 | 第35-36页 |
3.2.2 碘克沙醇密度梯度离心进一步纯化目的蛋白 | 第36-37页 |
3.2.3 病毒样颗粒鉴定 | 第37页 |
3.3 HBcAg-33 VLP预防性免疫对小鼠肿瘤模型干预实验研究 | 第37-46页 |
3.3.1 预防性免疫程序 | 第37-38页 |
3.3.2 HBcAg-33 VLP预防性免疫抗体水平及抗体滴度测定 | 第38页 |
3.3.3 HBcAg-33 VLP预防性免疫对小鼠肿瘤生长、转移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4 经VLPs预防性免疫小鼠后免疫应答分析 | 第40-43页 |
3.3.5 脾脏淋巴细胞Th1、Th2应答偏倚情况检测 | 第43-46页 |
3.4 HBcAg-33 VLP治疗性免疫对小鼠肿瘤模型干预实验研究 | 第46-58页 |
3.4.1 治疗性免疫程序 | 第46页 |
3.4.2 HBcAg-33 VLP治疗性免疫抗体水平及抗体滴度测定 | 第46-47页 |
3.4.3 治疗性免疫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肺转移情况考察 | 第47-50页 |
3.4.4 经VLPs治疗性免疫小鼠后免疫应答分析 | 第50-55页 |
3.4.5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T-reg细胞增殖情况 | 第55-56页 |
3.4.6 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MDSC细胞增殖情况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8-62页 |
4.1 对免疫应答类型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 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第59页 |
4.3 对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 | 第59-6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页 |
5.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72页 |
附录Ⅰ 英文缩写词 | 第67-68页 |
附录Ⅱ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