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闪蒸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闪蒸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第2章 闪蒸实验系统与实验设计 | 第20-30页 |
2.1 实验方案的确立 | 第20-21页 |
2.2 实验系统及装置 | 第21-29页 |
2.2.1 实验系统 | 第22-23页 |
2.2.2 闪蒸室本体 | 第23-25页 |
2.2.3 供汽系统 | 第25页 |
2.2.4 数据测量系统 | 第25-28页 |
2.2.5 实验步骤 | 第28页 |
2.2.6 实验工况 | 第28-29页 |
2.2.7 不确定度分析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闪蒸过程特征参数实验研究 | 第30-54页 |
3.1 温度场变化规律 | 第30-39页 |
3.1.1 闪蒸过程水面上汽空间温度场分布 | 第31-32页 |
3.1.2 闪蒸过程水面下液空间温度场分布 | 第32-34页 |
3.1.3 初始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4 过热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 第35-36页 |
3.1.5 初始水位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 第36-39页 |
3.2 闪蒸过程压力变化规律 | 第39-41页 |
3.3 闪蒸过程中NEF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41-53页 |
3.3.1 过热度对NEF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2 初始温度对NEF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47-50页 |
3.3.3 初始水位高度对NEF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闪蒸现象的图像分析 | 第54-68页 |
4.1 闪蒸的发生与发展 | 第54-59页 |
4.1.1 汽泡产生阶段 | 第55-56页 |
4.1.2 沸腾增长阶段 | 第56-58页 |
4.1.3 沸腾减弱阶段 | 第58-59页 |
4.2 闪蒸现象特征参数分析 | 第59-62页 |
4.2.1 闪蒸波的传播深度 | 第59-61页 |
4.2.2 闪蒸波的传播速度 | 第61-62页 |
4.3 闪蒸图像的灰度分析 | 第62-67页 |
4.3.1 过热度对闪蒸图像灰度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2 初始温度对闪蒸图像灰度的影响 | 第66-67页 |
4.3.3 初始水位对闪蒸图像灰度的影响 | 第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