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物流金融的界定 | 第13-14页 |
1.3.2 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研究 | 第14-15页 |
1.3.3 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15-17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5 研究思路及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9页 |
1.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关键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1-34页 |
2.1 物流金融相关概念及运作模式 | 第21-25页 |
2.1.1 物流金融的含义 | 第21-22页 |
2.1.2 物流金融的特征 | 第22-23页 |
2.1.3 仓单质押模式 | 第23-24页 |
2.1.4 保兑仓模式 | 第24页 |
2.1.5 融通仓模式 | 第24页 |
2.1.6 垫付货款模式 | 第24-25页 |
2.1.7 信用证担保模式 | 第25页 |
2.2 仓单质押融资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2.1 仓单质押的定义 | 第25页 |
2.2.2 仓单的性质 | 第25-26页 |
2.2.3 仓单质押法律关系 | 第26-27页 |
2.3 仓单质押产生的积极作用 | 第27-28页 |
2.4 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方法 | 第28-34页 |
2.4.1 德尔菲法 | 第28-29页 |
2.4.2 层次分析法 | 第29-30页 |
2.4.3 模糊评价理论 | 第30页 |
2.4.4 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30-31页 |
2.4.5 结构方程模型 | 第31-32页 |
2.4.6 BP神经网络 | 第32页 |
2.4.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物流金融风险评价可行性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仓单质押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5页 |
3.1 风险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4-35页 |
3.2 基于仓单质押模式下的初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35-39页 |
3.2.1 融资企业风险 | 第35-36页 |
3.2.2 物流企业风险 | 第36-37页 |
3.2.3 商业银行风险 | 第37页 |
3.2.4 宏观系统风险 | 第37-39页 |
3.3 基于仓单质押模式下的最终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第39-45页 |
3.3.1 被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页 |
3.3.2 调查问卷数据的信度分析 | 第40-42页 |
3.3.3 调查问卷数据的效度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 | 第45-51页 |
4.1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45-47页 |
4.1.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 第45-46页 |
4.1.2 BP神经网络原理 | 第46-47页 |
4.2 BP神经网络风险评价模型建立 | 第47-51页 |
4.2.1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 第47页 |
4.2.2 选取激励函数 | 第47-48页 |
4.2.3 BP神经网络算法及其步骤 | 第48-50页 |
4.2.4 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A物流企业仓单质押风险实证分析 | 第51-63页 |
5.1 A物流企业仓单质押业务背景 | 第51-52页 |
5.2 衡量仓单质押业务风险指标数据选取 | 第52-54页 |
5.2.1 融资企业风险指标 | 第52页 |
5.2.2 物流企业风险指标 | 第52-53页 |
5.2.3 商业银行风险指标 | 第53页 |
5.2.4 宏观系统风险指标 | 第53-54页 |
5.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检验 | 第54-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基于仓单质押融资的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建议 | 第63-66页 |
6.1 物流企业监管和运营风险控制 | 第63页 |
6.1.1 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 第63页 |
6.1.2 完善物流企业内部监管体系 | 第63页 |
6.2 质押物本身风险控制 | 第63-64页 |
6.3 仓单质押运作技术风险控制 | 第64页 |
6.3.1 提升质押物评估技术 | 第64页 |
6.3.2 提升信息化技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64页 |
6.4 仓单单据风险控制 | 第64-65页 |
6.5 融资企业财务指标控制 | 第65页 |
6.6 环境风险防范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结论 | 第66页 |
7.2 不足和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A (调查问卷) | 第73-75页 |
附录B (Matlab主程序) | 第75-76页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