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2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技术研究 | 第17-21页 |
2.1 大直径浅圆仓概述 | 第17页 |
2.1.1 浅圆仓仓顶结构主要形式 | 第17页 |
2.2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介绍 | 第17-18页 |
2.2.1 满堂脚手架施工法 | 第17-18页 |
2.2.2 滑模拖带钢结构施工法 | 第18页 |
2.2.3 滑模支撑桁架体系仓顶施工方法 | 第18页 |
2.2.4 仓壁与顶板整体化施工方法 | 第18页 |
2.2.5 桁架支撑吊装施工法 | 第18页 |
2.3 仓顶施工技术方案分析 | 第18-20页 |
2.3.1 满堂脚手架施工法技术要点 | 第18-19页 |
2.3.2 滑膜拖带钢结构顶板法技术要点 | 第19页 |
2.3.3 仓壁与顶板整体化施工方法 | 第19页 |
2.3.4 筒壁顶盖一体化施工技术方法技术要点 | 第19页 |
2.3.5 桁架支撑吊装施工法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3 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比选模型建立 | 第21-38页 |
3.1 施工方案比选方法分析 | 第21-22页 |
3.1.1 施工方案比较 | 第21页 |
3.1.2 比选评价方案分析 | 第21-22页 |
3.1.3 比选评价方案必选分析 | 第22页 |
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第22-27页 |
3.2.1 主观赋权法 | 第23-25页 |
3.2.2 客观赋权法 | 第25-27页 |
3.3 可变模糊集网络层次分析法的根本思想 | 第27-33页 |
3.3.1 可变模糊集理论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3.3.2 可变模糊优选理论与方法 | 第28-29页 |
3.3.3 网络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 第29-32页 |
3.3.4 ANP法的应用步骤 | 第32-33页 |
3.4 可变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施工方案评价模型建立 | 第33-37页 |
3.4.1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评价指标选取 | 第33-34页 |
3.4.2 仓顶施工方案ANP结构模型 | 第34-35页 |
3.4.3 可变模糊集的比选模型 | 第35-37页 |
3.4.4 模型输出及分析 | 第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比选实例分析 | 第38-54页 |
4.1 仓顶工程概况 | 第38-39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38页 |
4.1.2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工艺 | 第38-39页 |
4.2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建造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 第39-44页 |
4.2.1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建造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 第39-40页 |
4.2.2 满堂脚手架施工法 | 第40页 |
4.2.3 滑模平台兼做仓顶施工平台法 | 第40-42页 |
4.2.4 型钢桁架支撑预制吊装施工法 | 第42-44页 |
4.3 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比选可变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模型 | 第44-54页 |
4.3.1 建立可变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模型 | 第44-45页 |
4.3.2 可变模糊集-ANP的大直径浅圆仓仓顶施工方案评价 | 第45-52页 |
4.3.3 备选施工方案可变模糊优选 | 第52-5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