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9-1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3.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2.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四)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极简主义溯源与概念 | 第15-23页 |
(一) 极简主义的溯源 | 第15-17页 |
1. 产生的背景 | 第15-16页 |
2. 相关艺术风格 | 第16-17页 |
(二) 极简主义的概念 | 第17-23页 |
1. 极简主义代表性人物相关概念与理念 | 第17-21页 |
(1) 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 | 第17-18页 |
(2)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Less is more” | 第18-19页 |
(3) 深泽直人的极简主义 | 第19页 |
(4) 中国道家美学中呈现的极简主义 | 第19-21页 |
2. 新消费背景下重新定义极简主义 | 第21-22页 |
3. 极简主义原则和特性 | 第22-23页 |
三、极简主义日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概述 | 第23-36页 |
(一) 日用品牌 | 第23-25页 |
1. 日用品 | 第23页 |
2. 日用品牌 | 第23-25页 |
(二) 品牌要素 | 第25-28页 |
1. 品牌常态要素 | 第25-26页 |
2. 品牌策略与传播 | 第26-27页 |
3. 品牌设计 | 第27-28页 |
(三) 国内日用品牌现状与目标消费人群分析 | 第28-30页 |
(四) 极简主义日用品牌 | 第30-36页 |
1. 极简主义日用品 | 第30-31页 |
2. 极简主义日用品牌 | 第31-32页 |
3. 极简主义日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 第32-36页 |
(1) 极简主义日用品牌与常态日用品牌视觉形象区别 | 第32-35页 |
(2) 极简主义日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要点 | 第35-36页 |
四、极简主义日用品牌风格塑造案例研究 | 第36-60页 |
(一) MUJI无印良品案例分析 | 第36-46页 |
1. 产品系统 | 第36-37页 |
2. 品牌常态要素 | 第37-38页 |
3.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 第38-46页 |
(二) IKEA宜家案例分析 | 第46-53页 |
1. 产品系统 | 第46-47页 |
2. 品牌常态要素 | 第47-49页 |
3.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 第49-53页 |
(三) 联邦家私案例分析 | 第53-59页 |
1. 产品系统 | 第53-55页 |
2. 品牌常态要素 | 第55页 |
3.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 第55-59页 |
(四) 案例分析总结 | 第59-60页 |
五、极简主义日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 | 第60-73页 |
(一) 设计策略与方法 | 第60-66页 |
1. 设计策略 | 第60-61页 |
2. 设计方法 | 第61-66页 |
(二) 极简主义日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策略与方法应用案例分析 | 第66-70页 |
1. 艾克瑞斯(Akris)服装品牌 | 第66-67页 |
2. 梵几家居 | 第67-69页 |
3. 丹尼尔·惠灵顿(Daniel Wellington) | 第69-70页 |
(三) 模型对比 | 第70-73页 |
1. 奥美“360”品牌管理 | 第70页 |
2. 日本电通蜂窝模型 | 第70-73页 |
六、设计实践——以“致普良品”为例 | 第73-86页 |
(一) 致普良品 | 第73-77页 |
1. 致普良品相关概述 | 第73-74页 |
2. 当前致普良品视觉形象设计 | 第74-77页 |
(二) 以极简主义日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策略与方法构建视觉形象系统 | 第77-86页 |
1. 重新打造品牌理念 | 第77页 |
2. 构建致普良品视觉形象系统 | 第77-86页 |
七、结论 | 第86-87页 |
注释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