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带叶卷瓣兰的化学成分、岩笋中菲类、芪类化合物的含量及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带叶卷瓣兰中分离鉴定的化合物结构第9-11页
第一章 带叶卷瓣兰化学成分研究第11-27页
    前言第11-12页
    1. 实验部分第12-15页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12-13页
        1.2 提取与分离第13-15页
    2. 实验结果第15-25页
        2.1 新化合物结构解析第15-16页
        2.2 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第16-24页
        2.3 讨论第24-25页
    参考文献第25-27页
第二章 HPLC法测定岩笋乙酸乙酯部位菲类、芪类化合物的含量第27-38页
    前言第27-28页
    1. 实验部分第28-35页
        1.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28-29页
        1.2 提取与分离第29页
        1.3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9页
        1.4 色谱条件第29-30页
        1.5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30页
        1.6 方法学考察第30-35页
            1.6.1 线性关系考察、检测限和定量限第30页
            1.6.2 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第30-33页
            1.6.3 选择性和耐用性第33-34页
            1.6.4 加样回收率实验第34-35页
        1.7 样品含量测定第35页
    2. 讨论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第三章 岩笋及带叶卷瓣兰生物活性研究第38-57页
    前言第38-40页
    1. 实验部分第40-45页
        1.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0-41页
        1.2 抗氧化活性研究第41页
        1.3 抗肿瘤活性研究第41-42页
            1.3.1 培养基的配置第41页
            1.3.2 MTT溶液的配置第41页
            1.3.3 药物溶液的配制第41页
            1.3.4 细胞培养第41-42页
            1.3.5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第42页
        1.4 抗炎活性研究第42-45页
            1.4.1 胎牛血清灭活第42页
            1.4.2 细胞培养第42页
            1.4.3 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第42-43页
            1.4.4 NO检测第43-44页
            1.4.5 TNF-α 和IL-6 检测第44-45页
        1.5 统计学分析第45页
    2. 实验结果第45-55页
        2.1 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第45-46页
        2.2 MTT法测定化合物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第46页
        2.3 抗炎活性评价第46-53页
            2.3.1 MTT法检测化合物对RAW264.7 细胞的活性影响第46-49页
            2.3.2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LPS刺激RAW264.7 细胞分泌NO的影响第49-51页
            2.3.3 ELISA法测定LPS刺激RAW264.7 细胞分泌IL-6 和TNF-α 的影响第51-53页
        2.4 讨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62页
个人简历第62-63页
综述 石豆兰属植物中菲类及联苄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63-71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藏药“蒂达”几种原植物化学综合评价、DNA条形码识别系统构建及其利胆有效性评价
下一篇:藏药“蒂达”几种药用植物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其抗肝损伤有效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