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9-10页 |
第三节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0-12页 |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逻辑 | 第12-20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关系:现存文献三种主要观点 | 第12-13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依赖起源:传统金融知识溢出视角 | 第13-16页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摆脱路径依赖锁定:“有形之手”助推 | 第16-20页 |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 第20-23页 |
第一节 互联网金融概述 | 第20页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 | 第20-23页 |
第四章 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讨论 | 第23-30页 |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实证结果讨论 | 第25-30页 |
第五章 稳健性检验 | 第30-37页 |
第一节 空间计量稳健性检验 | 第30-34页 |
第二节 分业务指数稳健性检验 | 第34-3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 第37-39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37页 |
第二节 政策启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1 互联网金融人才政策汇总表 | 第41-43页 |
附录2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 | 第43-48页 |
附录3 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计量模型 | 第48-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