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相关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5 本文创新及不足 | 第16-18页 |
1.5.1 创新之处 | 第16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第2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2.1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的界定 | 第18页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 第18-19页 |
2.1.3 经济责任审计主体的界定 | 第19页 |
2.1.4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 第19页 |
2.1.5 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 | 第19-20页 |
2.2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人本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第3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现状、问题及指标改进 | 第22-26页 |
3.1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 第22-23页 |
3.2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的思路和原则 | 第24-26页 |
3.3.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的思路 | 第24页 |
3.3.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的原则 | 第24-26页 |
第4章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实施 | 第26-38页 |
4.1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6-32页 |
4.1.1 业务经营管理方面 | 第26-29页 |
4.1.2 重大决策事项 | 第29-30页 |
4.1.3 党风廉政建设 | 第30页 |
4.1.4 业务风险控制与内控管理 | 第30-32页 |
4.2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 | 第32-35页 |
4.2.1 业务经营管理方面 | 第33页 |
4.2.2 重大决策事项 | 第33-34页 |
4.2.3 党风廉政建设 | 第34页 |
4.2.4 业务风险控制与内控管理 | 第34-35页 |
4.3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整体模型 | 第35-38页 |
第5章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案例 | 第38-45页 |
5.1 案例基本资料 | 第38-39页 |
5.2 实施完善后的指标体系应具备的条件 | 第39-40页 |
5.2.1 日常化信息收集及审计成果共享 | 第39页 |
5.2.2 同业属地经营数据对比 | 第39-40页 |
5.3 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 第40-43页 |
5.3.1 业务经营管理方面 | 第40-41页 |
5.3.2 重大决策事项 | 第41-42页 |
5.3.3 党风廉政建设 | 第42页 |
5.3.4 业务风险控制与内控管理 | 第42-43页 |
5.4 某国有商业银行基层行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评价 | 第43-44页 |
5.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新指标的意义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