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0.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0.2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页 |
0.2.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0.2.2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0.3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1-12页 |
0.4 文章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理论综述 | 第13-22页 |
1.1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 | 第13-17页 |
1.1.1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15页 |
1.1.2 对外贸易阻碍经济增长理论 | 第15-17页 |
1.1.3 贸易折中主义理论 | 第17页 |
1.2 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2.1 国外学者相关的实证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1.2.2 国内学者相关的实证研究综述 | 第18-19页 |
1.2.3 实证研究文献综述总结 | 第19-20页 |
1.3 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 第20-22页 |
1.3.1 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20页 |
1.3.2 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2 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2.1 山东省1988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情况 | 第22-24页 |
2.2 山东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 第24-27页 |
2.3 山东省外贸依存度分析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山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 第30-49页 |
3.1 数据的选择 | 第30-31页 |
3.2 模型的选择 | 第31-36页 |
3.3 实证分析 | 第36-47页 |
3.3.1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36-39页 |
3.3.2 向量自回归模型 | 第39-40页 |
3.3.3 协整方程模型 | 第40-41页 |
3.3.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1-43页 |
3.3.5 误差修正模型 | 第43-44页 |
3.3.6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 第44-47页 |
3.4 小结 | 第47-49页 |
4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4.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49页 |
4.2 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政策建议 | 第49-52页 |
4.2.1 优化外贸结构,提高外贸依存度 | 第50页 |
4.2.2 注重发挥山东省劳动力资源优势 | 第50页 |
4.2.3 进口先进装备,引进先进技术 | 第50-51页 |
4.2.4 不断开拓贸易新伙伴,贸易对象多元化 | 第51页 |
4.2.5 树立品牌意识,发展本土知名品牌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