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燃油脱硫的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燃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危害 | 第10-11页 |
1.1.2 含硫化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 | 第11-12页 |
1.1.3 世界各国对汽柴油硫含量的要求 | 第12页 |
1.2 燃料油脱硫的方法介绍 | 第12-17页 |
1.2.1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3页 |
1.2.2 非加氢脱硫技术 | 第13-17页 |
1.3 离子液体用于油品脱硫的研究 | 第17-25页 |
1.3.1 离子液体的定义 | 第17页 |
1.3.2 离子液体的分类 | 第17-18页 |
1.3.3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18-19页 |
1.3.4 离子液体的物理性质 | 第19-23页 |
1.3.5 离子液体的优点 | 第23页 |
1.3.6 咪唑类离子液体脱硫的应用 | 第23-25页 |
1.4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页 |
1.5 本课题拟研究的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及表征 | 第27-43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2.1.1 主要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1.2 仪器和设备 | 第27-28页 |
2.1.3 离子液体的合成 | 第28-30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30-42页 |
2.2.1 [Bmim]BF_4最佳合成条件的确定 | 第30-32页 |
2.2.2 [Bmim]PF_6合成条件的探索 | 第32-34页 |
2.2.3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UV分析 | 第34页 |
2.2.4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FT-IR分析 | 第34-37页 |
2.2.5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1HNMR和~(13)CNMR分析 | 第37-41页 |
2.2.6 离子液体[Bmim]BF_4的GC-MS分析 | 第41-4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离子液体萃取脱硫的应用 | 第43-54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3.1.1 试剂 | 第43页 |
3.1.2 设备和仪器 | 第43页 |
3.1.3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4-53页 |
3.2.1 [Bmim]Cl的萃取脱硫单因素分析 | 第44-47页 |
3.2.2 [Bmim]BF_4的萃取脱硫单因素分析 | 第47-50页 |
3.2.3 [Bmim]PF_6的萃取脱硫单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离子液体氧化-萃取耦合体系脱硫 | 第54-72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4.1.1 试剂 | 第54页 |
4.1.2 设备和仪器 | 第54-55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71页 |
4.2.1 FeCl_3耦合脱硫体系 | 第56-63页 |
4.2.2 油品与离子液体的互溶性 | 第63-64页 |
4.2.3 [Bmim]Cl-HCOOH-H_2O_2体系的萃取-氧化脱硫过程 | 第64-65页 |
4.2.4 [Bmim]BF_4的氧化萃取脱硫过程 | 第65-66页 |
4.2.5 [Omim]BF_4的氧化萃取脱硫过程 | 第66-70页 |
4.2.6 氧化-萃取耦合脱硫机理分析 | 第70-7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离子液体的再生和重复利用 | 第72-76页 |
5.1 离子液体的再生 | 第72页 |
5.2 离子液体重复利用 | 第72-75页 |
5.2.1 [Bmim]BF_4的重复利用性能研究 | 第72-74页 |
5.2.2 FeCl_3基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研究 | 第74-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页 |
6.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76-77页 |
6.3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