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7-1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9-31页 |
1.1 聚丙烯酰胺的概述 | 第19-20页 |
1.1.1 聚丙烯酰胺的定义 | 第19页 |
1.1.2 聚丙烯酰胺的分类 | 第19-20页 |
1.2 两性聚丙稀酰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0-21页 |
1.2.1 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21页 |
1.3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应用 | 第21-27页 |
1.3.1 两性聚丙酰胺制备方法 | 第21-23页 |
1.3.2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聚合方法 | 第23-25页 |
1.3.3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应用 | 第25-27页 |
1.4 AmPAM的光引发聚合机理和絮凝机理 | 第27-29页 |
1.4.1 光引发聚合相关概念 | 第27-28页 |
1.4.2 AmPAM的光引发聚合机理 | 第28页 |
1.4.3 AmPAM的絮凝机理 | 第28-29页 |
1.5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1-4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1-32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1-3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2.2 实验原理与方法 | 第32-35页 |
2.2.1 实验原理 | 第32-34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2.3 AmPAM的性能检测 | 第35-41页 |
2.3.1 固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2.3.2 特性粘数的测定 | 第35-36页 |
2.3.3 阳离子度的测定 | 第36-37页 |
2.3.4 阴离子度的测定 | 第37-38页 |
2.3.5 AM残留量的测定 | 第38页 |
2.3.6 聚合物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2.3.7 聚合物絮凝性能评价 | 第39-41页 |
3 P(AM-DMC-AANa)合成影响因素和絮凝性能的研究 | 第41-51页 |
3.1 P(AM-DMC-AANa)合成影响因素研究 | 第41-46页 |
3.1.1 阴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1-42页 |
3.1.2 阳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2页 |
3.1.3 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2-43页 |
3.1.4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3-44页 |
3.1.5 光照时间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4页 |
3.1.6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4-45页 |
3.1.7 溶液pH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5-46页 |
3.1.8 尿素添加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46页 |
3.5 最优条件合成的物性指标 | 第46-47页 |
3.6 聚合物结构表征 | 第47-49页 |
3.6.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7-48页 |
3.6.2 核磁氢谱分析 | 第48-49页 |
3.7 絮凝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3.7.1 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9页 |
3.7.2 聚合物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3.8 小结 | 第50-51页 |
4 P(AM-DAC-AANa)合成影响因素和絮凝性能的研究 | 第51-61页 |
4.1 P(AM-DAC-AANa)合成影响因素研究 | 第51-56页 |
4.1.1 阴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2 阳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2页 |
4.1.3 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2-53页 |
4.1.4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3-54页 |
4.1.5 光照时间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4页 |
4.1.6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4-55页 |
4.1.7 溶液pH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5-56页 |
4.1.8 尿素添加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56页 |
4.5 最优条件合成的物性指标 | 第56-57页 |
4.6 聚合物结构表征 | 第57-59页 |
4.6.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4.6.2 核磁谱图分析 | 第58-59页 |
4.7 絮凝性能研究 | 第59-60页 |
4.7.1 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9页 |
4.7.2 聚合物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59-60页 |
4.8 小结 | 第60-61页 |
5 P(AM-DMDAAC-AANa)合成影响因素和絮凝性能的研究 | 第61-71页 |
5.1 P(AM-DMDAAC-AANa)合成影响因素研究 | 第61-66页 |
5.1.1 阴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1页 |
5.1.2 阳离子单体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1-62页 |
5.1.3 单体质量分数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4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3页 |
5.1.5 光照时间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3-64页 |
5.1.6 反应温度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4-65页 |
5.1.7 溶液pH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5页 |
5.1.8 尿素添加量对聚合物的影响 | 第65-66页 |
5.5 最优条件合成的物性指标 | 第66-67页 |
5.6 聚合物结构分析 | 第67-69页 |
5.6.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5.6.2 核磁谱图分析 | 第68-69页 |
5.7 絮凝性能研究 | 第69-70页 |
5.7.1 聚合物的特性粘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69页 |
5.7.2 聚合物的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69-70页 |
5.8 小结 | 第70-7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读研期间主要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