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蝇滞育的诱导和终止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1页 |
| 1 绪论 | 第11-23页 |
|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葱蝇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葱蝇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页 |
| ·葱蝇的危害及生活史 | 第12-13页 |
| ·葱蝇滞育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昆虫滞育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 ·昆虫滞育的发育过程 | 第15-16页 |
| ·昆虫滞育诱导和终止的环境和遗传调控 | 第16-19页 |
| ·昆虫滞育的分子调控机理 | 第19-21页 |
| ·昆虫滞育的生态意义 | 第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3页 |
| 2 葱蝇滞育的诱导 | 第23-31页 |
| ·材料 | 第23页 |
| ·供试昆虫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 ·葱蝇的饲养 | 第23-25页 |
| ·成虫的饲养 | 第23-24页 |
| ·卵的收集及幼虫的饲养 | 第24页 |
| ·蛹的收集与饲养 | 第24-25页 |
| ·滞育的人工诱导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 ·夏滞育条件下幼虫的诱导 | 第25-26页 |
| ·非滞育条件下幼虫的诱导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 ·夏滞育条件下幼虫滞育敏感期 | 第26-28页 |
| ·非滞育条件下幼虫滞育敏感期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1页 |
| 3 葱蝇滞育的终止 | 第31-37页 |
| ·材料 | 第31页 |
|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 ·葱蝇夏滞育维持期 | 第31页 |
| ·葱蝇冬滞育维持期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 ·葱蝇夏滞育必需维持期 | 第31-34页 |
| ·葱蝇冬滞育必需维持期 | 第34-35页 |
| ·讨论 | 第35-37页 |
| 4 葱蝇蛹期的形态观察 | 第37-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页 |
| ·材料 | 第37页 |
| ·方法 | 第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 ·讨论 | 第39-41页 |
| ·葱蝇滞育的开始 | 第39页 |
| ·葱蝇滞育结束的形态观察 | 第39-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