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紫萍休眠体的产生、萌发和保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引言第11-17页
    1.1 紫萍的生物学特性第11页
    1.2 紫萍资源的利用第11-13页
        1.2.1 紫萍的饲用价值第12页
        1.2.2 紫萍的药用价值第12页
        1.2.3 紫萍的水体净化价值第12页
        1.2.4 紫萍的能源价值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5页
        1.3.1 紫萍休眠体产生诱导第13-14页
        1.3.2 紫萍休眠体萌发诱导第14-15页
        1.3.3 紫萍种质资源的保存第15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26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第17-20页
        2.1.1 生物材料第17页
        2.1.2 主要试剂和药品第17-19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第19-20页
    2.2 实验方法第20-26页
        2.2.1 实验材料预处理第20页
        2.2.2 紫萍休眠体实验室诱导第20-21页
        2.2.3 紫萍休眠体室外诱导第21-22页
        2.2.4 紫萍休眠体萌发诱导第22-23页
        2.2.5 紫萍休眠体的保存第23-24页
        2.2.6 石蜡切片的制作第24页
        2.2.7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测定第24-25页
        2.2.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5-26页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6-49页
    3.1 紫萍营养繁殖过程的解剖观察第26-31页
        3.1.1 紫萍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第26-28页
        3.1.2 紫萍叶状体,类休眠体,休眠体的细胞结构观察比较第28-29页
        3.1.3 紫萍休眠体萌发过程细胞结构的变化第29-31页
    3.2 紫萍休眠体实验室诱导第31-35页
        3.2.1 不同元素缺乏的影响第31-32页
        3.2.2 ABA浓度梯度的影响第32-33页
        3.2.3 温度梯度的影响第33页
        3.2.4 光照时间梯度的影响第33-34页
        3.2.5 正交实验第34-35页
    3.3 紫萍休眠体室外诱导第35-42页
        3.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35页
        3.3.2 营养条件的影响第35-37页
        3.3.3 ABA浓度的影响第37-39页
        3.3.4 培养月份的影响第39-42页
    3.4 紫萍休眠的萌发诱导第42-48页
        3.4.1 蔗糖含量的影响第42-43页
        3.4.2 温度梯度的影响第43-44页
        3.4.3 GA3浓度梯度的影响第44-45页
        3.4.4 光照时间梯度的影响第45-46页
        3.4.5 正交实验第46-48页
    3.5 紫萍休眠体的保存第48-49页
4 讨论第49-53页
    4.1 紫萍的休眠体及其意义第49页
    4.2 紫萍石蜡切片的染色方法第49页
    4.3 紫萍休眠体的产生和淀粉积累第49-51页
        4.3.1 氮、磷缺乏的影响第49-50页
        4.3.2 ABA浓度的影响第50页
        4.3.3 温度的影响第50-51页
        4.3.4 光照时间的影响第51页
        4.3.5 地域差异的影响第51页
    4.4 紫萍休眠体萌发的影响因子第51-52页
    4.5 紫萍休眠体的保存第52-53页
5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清肾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及UUO模型大鼠瘦素介导JAK/STAT信号通路的干预作用
下一篇:硫磺熏蒸对菊花化学成分、吸收及代谢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