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一. 综述 | 第12-40页 |
1 卵巢癌引起的恶性腹水中医认识及现代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1 卵巢癌 | 第13-14页 |
1.2 腹水 | 第14-15页 |
1.3 病因病机 | 第15-17页 |
1.3.1 脾气不足,气滞水停 | 第15-16页 |
1.3.2 气虚血瘀,水湿内停 | 第16页 |
1.3.3 脾肾阳虚,水寒凝聚 | 第16-17页 |
1.4 辨证拟方内治 | 第17-18页 |
1.4.1 健脾益气、化瘀利水 | 第17页 |
1.4.2 健脾益气,行气利水 | 第17-18页 |
1.4.3 健脾益气、温阳利水 | 第18页 |
1.5 小结 | 第18-19页 |
2 卵巢癌引起的恶性腹水现代研究进展 | 第19-32页 |
2.1 低蛋白血症形成腹水 | 第20-21页 |
2.2 卵巢癌腹腔转移形成腹水 | 第21-22页 |
2.3 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生物活性因子作用形成腹水 | 第22-25页 |
2.3.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 第22-23页 |
2.3.2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 | 第23页 |
2.3.3 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 | 第23-24页 |
2.3.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 | 第24-25页 |
2.3.5 白介素-6 (Interleukin-6,IL-6) | 第25页 |
2.4 免疫调节物质异常促转移形成腹水 | 第25-26页 |
2.4.1 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 | 第25-26页 |
2.4.2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 第26页 |
2.5 原发性卵巢癌腹水的西医治疗方法 | 第26-32页 |
2.5.1 一般治疗 | 第26-27页 |
2.5.2 对症治疗 | 第27-29页 |
2.5.3 化疗 | 第29-30页 |
2.5.4 靶向治疗 | 第30-31页 |
2.5.5 生物反应调节剂治疗 | 第31页 |
2.5.6 放射免疫治疗 | 第31-32页 |
3 参考文献 | 第32-40页 |
二. 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27例临床观察 | 第40-62页 |
前言 | 第40页 |
1 研究内容及方案 | 第40-42页 |
1.1 病例的纳入标准 | 第40-41页 |
1.2 病例的排除标准 | 第41-42页 |
1.3 终止研究标准 | 第42页 |
1.4 临床分组 | 第42页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42-46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42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42-43页 |
2.3 检测指标 | 第43-45页 |
2.4 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45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45-46页 |
3 结果 | 第46-55页 |
3.1 一般资料 | 第46-47页 |
3.2 疗效 | 第47-54页 |
3.3 临床症状 | 第54-55页 |
3.4 安全性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60页 |
4.1 卵巢癌腹水患者的证候分类 | 第55-56页 |
4.2 卵巢癌腹水针刺取穴及辨证分析 | 第56页 |
4.3 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腹水所取得的疗效分析 | 第56-58页 |
4.4 对临床疗效不明显的病例分析 | 第58页 |
4.5 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腹水的可能机制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60-61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