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21页 |
1.1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 | 第8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 | 第8-10页 |
1.3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与储能机理 | 第10-11页 |
1.3.1 超级电容器的主要分类 | 第10页 |
1.3.2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 | 第10-11页 |
1.4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概述 | 第11-13页 |
1.4.1 碳材料 | 第11-12页 |
1.4.2 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页 |
1.4.3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5 多金属氧酸盐在超级电容器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 第13-19页 |
1.5.1 多金属氧酸盐的概述 | 第13页 |
1.5.2 基于多酸的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 | 第21-23页 |
2.1 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1页 |
2.2.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1页 |
2.2.2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1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1页 |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1-23页 |
2.3.1 循环伏安法 | 第22页 |
2.3.2 恒电流充放电 | 第22页 |
2.3.3 电化学阻抗谱 | 第22页 |
2.3.4 循环稳定性 | 第22-23页 |
第三章 DAWSON型多酸/活性炭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3-32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P_2Mo_(18)/AC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3页 |
3.3 P_2Mo_(18)/AC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3-26页 |
3.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23-24页 |
3.3.2 粉末X射线衍射 | 第24-25页 |
3.3.3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5-26页 |
3.4 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的制备 | 第26页 |
3.5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3.5.1 循环伏安测试 | 第26-27页 |
3.5.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 第27-29页 |
3.5.3 电化学阻抗测试 | 第29-30页 |
3.5.4 循环稳定性测试 | 第30-3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