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互联网企业融资效率的评价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11-13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4 文章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企业融资效率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2.1 融资效率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1.1 优序融资理论 | 第15-16页 |
2.1.2 权衡理论 | 第16页 |
2.1.3 代理成本理论 | 第16-17页 |
2.2 融资效率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2.1 融资效率的概念与发展 | 第17-18页 |
2.2.2 融资效率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3 文献评述 | 第19-20页 |
3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发展与融资现状 | 第20-27页 |
3.1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3.2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22-27页 |
3.2.1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流动性分析 | 第22-24页 |
3.2.2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定向增发情况分析 | 第24-25页 |
3.2.3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股权质押现状分析 | 第25-26页 |
3.2.4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债券发行情况分析 | 第26-27页 |
4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27-35页 |
4.1 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27-28页 |
4.2 融资效率与影响因素相关关系假设 | 第28-29页 |
4.3 企业融资效率与其影响因素检验模型的建立 | 第29页 |
4.4 企业融资效率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实证检验 | 第29-32页 |
4.4.1 样本选取及统计性描述 | 第29-30页 |
4.4.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30-31页 |
4.4.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 | 第31-32页 |
4.5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5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融资效率有效性研究 | 第35-44页 |
5.1 DEA理论概述 | 第35-36页 |
5.2 DEA效率评价模型 | 第36-38页 |
5.3 构建融资效率度量指标体系 | 第38-39页 |
5.3.1 投入指标的确定 | 第38-39页 |
5.3.2 产出指标的确定 | 第39页 |
5.4 融资效率的实证研究 | 第39-44页 |
5.4.1 样本的选取 | 第39页 |
5.4.2 样本数据处理 | 第39-42页 |
5.4.3 融资效率的有效性评价 | 第42-44页 |
6 新三板互联网企业融资效率优化措施 | 第44-47页 |
6.1 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 第44页 |
6.2 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运营能力 | 第44页 |
6.3 增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资本吸引力 | 第44-45页 |
6.4 建立互联网行业的担保体系 | 第45页 |
6.5 建立新三板转板机制 | 第45页 |
6.6 完善做市商制度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