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解体及储存过程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1.1 好氧颗粒污泥概述第15-16页
    1.2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第16-18页
    1.3 好氧颗粒污泥解体机理第18-19页
    1.4 好氧颗粒污泥储存过程研究第19-20页
    1.5 群体感应第20-22页
    1.6 XDLVO理论第22-23页
    1.7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3-26页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3-24页
        1.7.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研究第26-40页
    2.1 概述第26-27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2.1 接种污泥和反应器运行第27页
        2.2.2 污泥及水质基本指标第27-28页
        2.2.3 相对疏水性第28页
        2.2.4 完整性系数第28-29页
        2.2.5 颗粒密度第29页
        2.2.6 EPS提取及测定第29页
        2.2.7 AHLs信号分子的检测第29-30页
        2.2.8 Zeta电位第30页
        2.2.9 接触角第30-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9页
        2.3.1 反应器运行第31-32页
        2.3.2 胞外聚合物第32-33页
        2.3.3 污泥运行过程中的物化特性变化第33-35页
        2.3.4 AHLs信号分子浓度变化第35-36页
        2.3.5 絮体污泥和颗粒污泥物化特性第36-38页
        2.3.6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第38-39页
    2.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好氧颗粒污泥解体过程研究第40-59页
    3.1 概述第4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3.2.1 反应器的运行第40-41页
        3.2.2 荧光染色第41页
        3.2.3 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第41-42页
        3.2.4 DNA提取及16SrNA序列分析第42页
        3.2.5 X射线电子能谱(XPS)第42页
        3.2.6 数据分析第42页
        3.2.7 其他测试方法第42-4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3-58页
        3.3.1 好氧颗粒污泥培养过程第43-44页
        3.3.2 微观结构第44-47页
        3.3.3 胞外聚合物第47-50页
        3.3.4 生物群落分析第50-56页
        3.3.5 好氧颗粒污泥解体机制研究第56-57页
        3.3.6 实际应用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好氧颗粒污泥储存过程研究第59-67页
    4.1 概述第59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4.2.1 胞外聚合物(EPS)提取及定量第59页
        4.2.2 比耗氧速率第59-60页
        4.2.3 其他测试方法第6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0-66页
        4.3.1 好氧颗粒污泥储存过程中物化特性变化第60-62页
        4.3.2 好氧颗粒污泥储存过程中EPS变化第62-64页
        4.3.3 好氧颗粒污泥储存过程中细菌活性变化第64-65页
        4.3.4 好氧颗粒污泥储存过程中AHLs信号分子浓度变化第65-66页
    4.4 本章小节第66-6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85页
致谢第85-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孔g-C3N4纳米片的化学制备、掺杂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碲化镉量子点对溶菌酶,DNA以及肝细胞的毒性作用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