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美国经验借鉴与启示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一般理论 | 第13-19页 |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内涵界定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法理依据 | 第14-17页 |
一、正当程序原则 | 第14-15页 |
二、协商民主理论 | 第15页 |
三、公众参与的程度阶梯理论 | 第15-17页 |
第三节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构建的价值功能 | 第17-19页 |
一、民主训练与正当合法化功能 | 第17页 |
二、利益整合功能 | 第17-18页 |
三、行政效能提升与可接受性功能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美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分析 | 第19-30页 |
第一节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保障 | 第19-21页 |
一、联邦行政程序法(APA) | 第19页 |
二、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法律保障 | 第19-20页 |
三、公众参与的单行法之拓展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程序设置分析 | 第21-27页 |
一、通告和评议程序 | 第21-23页 |
二、行政听证程序 | 第23-25页 |
三、立法新思路-协商制定规则程序 | 第25-27页 |
第三节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司法审查救济程序 | 第27页 |
第四节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组织机制和形式 | 第27-30页 |
一、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组织机制 | 第27-28页 |
二、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形式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在我国的现状 | 第30-33页 |
第一节 我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之概观 | 第30页 |
第二节 我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3页 |
一、法律规范不完善 | 第30-31页 |
二、法律程序设计不完备 | 第31页 |
三、参与主体、范围、形式的不明确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美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对中国的借鉴 | 第33-37页 |
第一节 美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可借鉴分析 | 第33-34页 |
一、借鉴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立法保障的可行性 | 第33页 |
二、借鉴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程序设置的可行性 | 第33-34页 |
三、借鉴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主体与形式的可行性 | 第34页 |
第二节 我国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的发展路径 | 第34-37页 |
一、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立法与程序的完善 | 第34-35页 |
二、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保障机制的加强 | 第35页 |
三、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主体和形式的丰富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