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PET基柔性O/M/O结构透明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0页
    1.1 引言第14页
    1.2 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现状第14-22页
        1.2.1 In_2O_3薄膜及其掺杂体系第14-16页
        1.2.2 ZnO薄膜及其掺杂体系第16-19页
        1.2.3 SnO_2薄膜及其掺杂体系第19-20页
        1.2.4 碳纳米材料透明导电薄膜第20-22页
    1.3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结构透明导电薄膜第22-25页
    1.4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技术第25-28页
        1.4.1 真空蒸发法第25-26页
        1.4.2 化学气相沉积第26页
        1.4.3 溶胶-凝胶法第26-27页
        1.4.4 喷雾热分解法第27页
        1.4.5 磁控溅射法第27-28页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第30-36页
    2.1 技术路线图第30-31页
    2.2 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第31-33页
        2.2.1 试验用原材料及设备第31-32页
        2.2.2 Oxide-AlO_x-Oxide电极的制备方法第32-33页
    2.3 薄膜电极的分析测试方法第33-36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3页
        2.3.2 原子力显微镜第33-34页
        2.3.3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第34页
        2.3.4 四探针电阻测量仪第34-35页
        2.3.5 霍尔效应测试系统第35-36页
第三章 ITO/AlO_x/ITO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表征第36-54页
    3.1 ITO/AlO_x薄膜微观形貌表征第36-43页
        3.1.1 氧掺杂前后Al薄膜微观形貌演变第36-41页
        3.1.2 ITO/AlO_x表面粗糙度分析第41-42页
        3.1.3 ITO/AlO_x薄膜表面高度分析第42-43页
    3.2 ITO/AlO_x/ITO薄膜电极的光学性能第43-46页
        3.2.1 ITO/Al/ITO的光学性能第43-45页
        3.2.2 ITO/AlO_x/ITO的光学性能第45-46页
    3.3 ITO/AlO_x/ITO薄膜电极的电学性能第46-50页
        3.3.1 ITO/Al/ITO的电学性能第46-47页
        3.3.2 ITO/AlO_x/ITO的电学性能第47-50页
    3.4 ITO/AlO_x/ITO薄膜电极光电性能分析第50-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ZnO/AlO_x/ZnO透明导电薄膜电极第54-76页
    4.1 ZnO/AlO_x薄膜的表面形貌第54-62页
        4.1.1 氧掺杂对ZnO/AlO_x表面形貌的影响第54-58页
        4.1.2 氧掺杂对ZnO/AlO_x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第58-61页
        4.1.3 氧掺杂对ZnO/AlO_x表面高度的影响第61-62页
    4.2 氧掺杂对ZnO/AlO_x/ZnO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第62-66页
        4.2.1 ZnO/Al/ZnO的光学性能第62-64页
        4.2.2 ZnO/AlO_x/ZnO的光学性能第64-66页
    4.3 氧掺杂对ZnO/AlO_x/ZnO薄膜的电学性能第66-71页
        4.3.1 ZnO/Al/ZnO的电学性能第66-68页
        4.3.2 ZnO/AlO_x/ZnO的电学性能第68-71页
    4.4 ZnO/AlO_x/ZnO薄膜光电性能分析第71-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致谢第86-88页
附录第88-89页
附件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火处理对Q345H型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俄语语言游戏及其在对外俄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