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具象到抽象—谈我对绘画语言在时代背景下转变的认识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12-13页 |
1.5 预期结果 | 第13-14页 |
第2章 从神性走向人性的具象绘画 | 第14-27页 |
2.1 基督教与罗马帝国 | 第14-16页 |
2.1.1 基督教的形成 | 第14-15页 |
2.1.2 罗马帝国的基督教会 | 第15-16页 |
2.2 宗教对具象绘画发展的影响 | 第16-21页 |
2.2.1 教会资助和宗教传播 | 第16-17页 |
2.2.2 创作题材与宗教精神 | 第17-19页 |
2.2.3 绘画形式与基督教 | 第19-21页 |
2.3 走向人性绘画的文艺复兴 | 第21-27页 |
2.3.1 新的资助与人文思想的开启 | 第21-22页 |
2.3.2 相同绘画题材下的内容变化 | 第22-27页 |
第3章 社会变革下诞生的印象派绘画 | 第27-37页 |
3.1 动荡的法国社会 | 第27-30页 |
3.1.1 旧制度的推翻 | 第27-29页 |
3.1.2 中产阶级的兴起 | 第29-30页 |
3.2 科学发展给绘画带来的新契机 | 第30-33页 |
3.2.1 光学的色彩新理论 | 第30-33页 |
3.2.2 摄影诞生后对印象派画家的影响 | 第33页 |
3.3 印象派对传统绘画的继承而非对立 | 第33-37页 |
3.3.1 印象派对色彩的运用 | 第33-34页 |
3.3.2 延续传统绘画方式 | 第34-37页 |
第4章 冷战背景下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 | 第37-43页 |
4.1 美苏的霸权之争 | 第37-39页 |
4.1.1 政治形态的分歧 | 第37-38页 |
4.1.2 文化形态的对立 | 第38-39页 |
4.2 美国政治拥抱抽象表现主义 | 第39-40页 |
4.3 表现形式的独立 | 第40-4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