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 1.2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况 | 第12-14页 |
| 1.2.1 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 1.2.2 来源与危害 | 第13-14页 |
| 1.3 土壤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 第14-16页 |
| 1.3.1 吸附作用 | 第14-15页 |
| 1.3.2 有效性的研究 | 第15页 |
| 1.3.3 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15-16页 |
| 1.4 生物炭在土壤有机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1.6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实验 | 第19-31页 |
| 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19-21页 |
| 2.1.1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 2.1.2 试剂 | 第19页 |
| 2.1.3 溶液的配制 | 第19-20页 |
| 2.1.4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2.1.5 检测方法 | 第21页 |
| 2.1.6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 2.2.1 生物炭的表征 | 第21-22页 |
| 2.2.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2-23页 |
| 2.2.3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23-25页 |
| 2.2.4 吸附平衡实验 | 第25-27页 |
| 2.2.5 吸附热力学实验 | 第27-29页 |
| 2.2.6 Ca~(2+)的影响 | 第29页 |
| 2.3 结论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生物炭对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吸附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 第31-43页 |
| 3.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31-32页 |
| 3.1.1 仪器 | 第31页 |
| 3.1.2 材料 | 第31页 |
| 3.1.3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 3.1.4 检测方法 | 第32页 |
| 3.1.5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2-41页 |
| 3.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33页 |
| 3.2.2 pH的影响 | 第33-35页 |
| 3.2.3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35-37页 |
| 3.2.4 吸附平衡实验 | 第37-40页 |
| 3.2.5 含炭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3 结论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生物炭对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态转化的影响 | 第43-55页 |
| 4.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43-45页 |
| 4.1.1 仪器 | 第43页 |
| 4.1.2 材料 | 第43-44页 |
| 4.1.3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4.1.4 检测方法 | 第45页 |
| 4.1.5 数据分析 | 第45页 |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3页 |
| 4.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 4.2.2 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46-49页 |
| 4.2.3 生物炭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4.2.4 土壤类型的影响 | 第50-52页 |
| 4.2.5 抗生素种类的影响 | 第52-53页 |
| 4.3 结论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9页 |
| 5.1 总结 | 第55-56页 |
| 5.2 创新点 | 第56页 |
| 5.3 展望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