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1.1 米老排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 森林更新 | 第10-12页 |
1.2.1 种子更新 | 第11-12页 |
1.2.2 萌芽更新 | 第12页 |
1.3 萌芽更新在林业上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萌芽更新的研究 | 第13-14页 |
1.4.1 萌芽更新的概念 | 第13页 |
1.4.2 影响休眠芽萌发的因素 | 第13-14页 |
1.5 萌芽林的培育技术 | 第14页 |
1.5.1 确定适宜的采伐时间 | 第14页 |
1.5.2 适宜的伐桩高度 | 第14页 |
1.5.3 林地清理与萌条保留 | 第14页 |
1.5.4 萌芽林施肥 | 第14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1.7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2页 |
2.1 试验地所在区域概况 | 第18-19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9-21页 |
2.3.1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更新造林试验设计 | 第19页 |
2.3.2 伐桩直径对萌芽更新影响 | 第19-20页 |
2.3.3 伐桩高度对萌芽更新影响 | 第20页 |
2.3.4 米老排伐桩保留不同萌条数目对萌芽更新的影响 | 第20页 |
2.3.5 炼山对米老排采伐迹地萌芽更新影响 | 第20-21页 |
2.4 各种指标的测定 | 第21页 |
2.4.1 树高测定 | 第21页 |
2.4.2 胸径测定 | 第21页 |
2.4.3 冠幅测定 | 第21页 |
2.4.4 生物量测定 | 第21页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2-50页 |
3.1 伐桩直径对米老排萌芽更新的影响 | 第22-26页 |
3.1.1 米老排不同伐桩直径对萌条数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3.1.2 米老排不同伐桩直径对萌条高度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3 米老排不同伐桩直径对萌条基径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 伐桩高度对米老排萌芽更新的影响 | 第26-31页 |
3.2.1 不同高度米老排伐桩对萌条数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2 不同高度米老排伐桩对萌条高度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3 不同高度米老排伐桩对萌条基径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 米老排伐桩保留不同萌条数目的更新造林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38页 |
3.3.1 米老排保留不同萌条数目更新造林对胸径生长影响分析 | 第32-33页 |
3.3.2 米老排保留不同萌条数目更新造林对树高生长影响分析 | 第33-35页 |
3.3.3 米老排保留不同萌条数目更新造林对林木冠幅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3.3.4 米老排保留不同萌条数目更新造林对生物量的影响分析 | 第36-38页 |
3.4 炼山对米老排萌芽更新造林影响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3.4.1 炼山对林木胸径生长的影响分析 | 第38-39页 |
3.4.2 炼山对林木树高生长的影响分析 | 第39-40页 |
3.4.3 炼山对林木冠幅的影响分析 | 第40-41页 |
3.4.4 炼山对林木生物量的影响分析 | 第41-42页 |
3.5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更新造林结果分析 | 第42-50页 |
3.5.1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苗造林对胸径生长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3.5.2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苗造林对树高生长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3.5.3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苗造林对林木冠幅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3.5.4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苗造林对林木树干通直率的影响分析 | 第47-48页 |
3.5.5 米老排实生苗和萌芽苗造林对生物量的影响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4.1 结论 | 第50-52页 |
4.1.1 伐桩直径对米老排人工林萌芽更新的影响 | 第50页 |
4.1.2 伐桩高度对米老排人工林萌芽更新的影响 | 第50页 |
4.1.3 米老排保留不同萌条数目的更新造林 | 第50-51页 |
4.1.4 炼山迹地米老排人工林萌芽更新造林 | 第51页 |
4.1.5 米老排实生苗造林和萌芽更新造林 | 第51-52页 |
4.2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