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叶片变弦长调整风能吸收率的方法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风电发展现状 | 第9-19页 |
1.2.1 国外风电发展概况 | 第9-11页 |
1.2.2 国内风电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1.2.3 近海风电的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1.2.4 风机形态发展 | 第14-18页 |
1.2.5 功率调节手段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1.3.1 适用范围 | 第19页 |
1.3.2 关键问题及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2章 风机叶片主要设计理论 | 第21-29页 |
2.1 BETZ理论 | 第21-23页 |
2.2 叶素理论 | 第23-25页 |
2.3 非标准翼型气动性能 | 第25-26页 |
2.4 叶素-动量理论 | 第26-29页 |
第3章 离散质量模型建立 | 第29-54页 |
3.1 流体的定义 | 第29-34页 |
3.1.1 连续性 | 第29页 |
3.1.2 不可压缩性 | 第29-31页 |
3.1.3 黏性 | 第31页 |
3.1.4 实际流场分析 | 第31-34页 |
3.2 模型参数的定义 | 第34-42页 |
3.2.1 流体速度方向定义 | 第34-36页 |
3.2.2 流场边界层分析 | 第36-37页 |
3.2.3 叶片影响面积 | 第37页 |
3.2.4 建立离散质量模型 | 第37-42页 |
3.2.5 欧拉速度场思想 | 第42页 |
3.3 叶片效率推导 | 第42-53页 |
3.3.1 叶片外形设计通用思想 | 第42-43页 |
3.3.2 叶片模型在BETZ理论下的套用 | 第43-46页 |
3.3.3 原模型动能吸收率分析 | 第46-47页 |
3.3.4 叶片动能吸收率 | 第47-48页 |
3.3.5 叶片动量变化计算 | 第48-53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4章 叶片气动外形设计参数分析 | 第54-84页 |
4.1 叶素理论应用依据 | 第54-56页 |
4.2 建立坐标系 | 第56-61页 |
4.2.1 GL风机坐标系 | 第56-57页 |
4.2.2 建立流场模型坐标系 | 第57-60页 |
4.2.3 翼型坐标系 | 第60页 |
4.2.4 速度方向对叶素模型的影响分析 | 第60-61页 |
4.3 叶片截面过渡分析 | 第61-84页 |
4.3.1 翼型形状参数 | 第61-67页 |
4.3.2 弦长变化分析 | 第67-71页 |
4.3.3 扭角变化分析 | 第71-77页 |
4.3.4 计算结果验证与分析 | 第77-84页 |
第5章 叶片扭矩计算 | 第84-89页 |
5.1 叶素截面切向力计算 | 第84-85页 |
5.2 弦长变化计算求解与理论解释 | 第85-87页 |
5.3 弦长变化方法应用性讨论 | 第87-8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9-90页 |
6.1 结论 | 第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 第94-95页 |
附表 | 第9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