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航站楼总图设计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航空客货运水平的提高 | 第10-11页 |
1.1.2 城市其他交通形态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我国机场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1.4 我国二三线城市支线机场现状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 | 第12-13页 |
1.2.1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3-14页 |
1.3.1 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4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的必要性 | 第16页 |
1.5.2 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总图设计理论及国内外相关理论技术研究 | 第18-26页 |
2.1 总图设计理论概述 | 第18-20页 |
2.1.1 概述 | 第18页 |
2.1.2 总图设计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第18-20页 |
2.1.3 机场总图设计 | 第20页 |
2.2 物流园理论 | 第20-22页 |
2.2.1 理论起源 | 第20-21页 |
2.2.2 国内外物流园区理论的发展 | 第21页 |
2.2.3 航空物流园理论对机场总图设计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 计算机数字模型的发展 | 第22-23页 |
2.3.1 技术简介 | 第22页 |
2.3.2 对总图竖向设计的促进与验证 | 第22-23页 |
2.4 管廊技术的研究 | 第23-24页 |
2.4.1 综合管廊的由来 | 第23页 |
2.4.2 对总图设计的补充作用 | 第23-24页 |
2.5 总平面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2.5.1 简述 | 第24页 |
2.5.2 对总图设计的指导作用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机场航站楼及总图设计要素研究 | 第26-40页 |
3.1 航站楼概述 | 第26-27页 |
3.1.1 航站楼 | 第26页 |
3.1.2 我国现阶段机场航站楼的主要特征 | 第26-27页 |
3.1.3 航站楼的基本设施组成 | 第27页 |
3.1.4 小结 | 第27页 |
3.2 航站楼的平面设计 | 第27-34页 |
3.2.1 案例归纳 | 第27-30页 |
3.2.2 航站楼的总平面布局模式 | 第30-33页 |
3.2.3 小结 | 第33-34页 |
3.3 航站楼竖向布局特点 | 第34-35页 |
3.3.1 机场的用地研究 | 第34页 |
3.3.2 航站楼的高差处理方式 | 第34-35页 |
3.3.3 小结 | 第35页 |
3.4 航站楼的复杂交通特性 | 第35-37页 |
3.4.1 客流种类 | 第35页 |
3.4.2 不同客流不同的交通特性 | 第35-36页 |
3.4.3 实例解析 | 第36页 |
3.4.4 小结 | 第36-37页 |
3.5 管线综合优化 | 第37-39页 |
3.5.1 管线设计的分类及研究范围 | 第37页 |
3.5.2 管线设计的通用方法 | 第37页 |
3.5.3 综合管廊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37-38页 |
3.5.4 小结 | 第38-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机场总图规划案例分析 | 第40-49页 |
4.1 香港国际机场 | 第40-41页 |
4.1.1 发展历程 | 第40页 |
4.1.2“一拖二”的总平面布局布局研究 | 第40-41页 |
4.1.3 机位平面布局研究 | 第41页 |
4.1.4 远期规划研究 | 第41页 |
4.2 日本东京羽田机场 | 第41-43页 |
4.2.1 基本概况 | 第41-42页 |
4.2.2 机场区域位置 | 第42页 |
4.2.3 航站楼间交通衔接 | 第42-43页 |
4.3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 第43-45页 |
4.3.1 基本概况 | 第43-44页 |
4.3.2 内外交通一体化研究 | 第44-45页 |
4.4 厦门翔安国际机场 | 第45-46页 |
4.4.1 基本概况 | 第45页 |
4.4.2 综合管廊应用研究 | 第45-46页 |
4.5 国内外经验总结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鄂尔多斯机场航站楼案例总图设计 | 第49-60页 |
5.1 鄂尔多斯机场概述 | 第49-51页 |
5.1.1 鄂尔多斯机场的发展 | 第49-50页 |
5.1.2 鄂尔多斯机场的区域位置 | 第50页 |
5.1.3 与城市中心区的衔接 | 第50-51页 |
5.1.4 与周边区域、周边城市的衔接 | 第51页 |
5.2 机场航站楼总平面 | 第51-52页 |
5.2.1 航站楼总平面 | 第51-52页 |
5.2.2 对于香港国际机场总平面的借鉴 | 第52页 |
5.3 竖向处理对建筑方案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1 场地高程分析 | 第52页 |
5.3.2 建筑剖面研究 | 第52-53页 |
5.3.3 高填方区对建筑方案影响 | 第53-54页 |
5.4 交通组织 | 第54-55页 |
5.4.1 对国际机场经验的合理利用 | 第54-55页 |
5.4.2 人性化设计 | 第55页 |
5.5 管线的设计 | 第55-56页 |
5.5.1 管线设计及现状 | 第55-56页 |
5.5.2 综合管廊在鄂尔多斯机场中的应用研究 | 第56页 |
5.6 总图设计远期规划方案 | 第56-59页 |
5.6.1 鉴于香港国际机场总平面的远期规划研究 | 第56-57页 |
5.6.2 鉴于虹桥机场交通枢纽立体方案探讨 | 第57-58页 |
5.6.3 远期规划优势 | 第58-5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研究成果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