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优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4-21页 |
2.1 就业服务 | 第14-15页 |
2.1.1 就业服务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2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 第15-18页 |
2.2.1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内涵 | 第15-16页 |
2.2.2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 第16-18页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2.3.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8-19页 |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19页 |
2.3.3 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2.3.4 职业指导理论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 第21-31页 |
3.1 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 第21-24页 |
3.1.1 “统包统分”阶段 | 第21-22页 |
3.1.2 有计划的“双向选择”阶段 | 第22-23页 |
3.1.3 充分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阶段 | 第23-24页 |
3.2 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3.2.1 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3.2.2 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2.3 高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3.2.4 大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介绍 | 第31-36页 |
4.1 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概况介绍 | 第31-32页 |
4.2 日本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概况介绍 | 第32-34页 |
4.3 美日两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特点 | 第34-36页 |
第五章 优化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36-46页 |
5.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7-39页 |
5.1.1 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 | 第37页 |
5.1.2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37-38页 |
5.1.3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 第38页 |
5.1.4 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 第38-39页 |
5.2 优化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 第39-41页 |
5.2.1 发挥就业市场促进人才交流的重要作用 | 第39页 |
5.2.2 用人单位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第39-40页 |
5.2.3 发挥就业信息网络的重要作用 | 第40页 |
5.2.4 职业中介机构要规范运行 | 第40-41页 |
5.3 突出高等学校的基础作用 | 第41-43页 |
5.3.1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 | 第42页 |
5.3.2 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 | 第42-43页 |
5.4 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 | 第43-46页 |
5.4.1 积极规划职业生涯 | 第43页 |
5.4.2 努力提高综合素质 | 第43-44页 |
5.4.3 切实更新就业观念 | 第44-45页 |
5.4.4 积极开展自主创业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