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问题的探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习惯法能否成为民法渊源问题提出的背景与价值 | 第8-14页 |
(一) 研究意义与价值 | 第8-9页 |
1. 理论意义与价值 | 第8页 |
2. 实践意义与价值 | 第8-9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 国内研究 | 第9-10页 |
2.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三) 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1-12页 |
1.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四) 研究范围与内容 | 第12-13页 |
1.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五) 研究视角与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视角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法律渊源与习惯法的概述 | 第14-19页 |
(一) 法律渊源的概述 | 第14-15页 |
1. 法律渊源的概念 | 第14-15页 |
2. 民法渊源的概述 | 第15页 |
(二)习惯法的概述 | 第15-19页 |
1. 习惯法的概念及特征 | 第15-16页 |
2. 习惯法与民事习惯 | 第16页 |
3. 习惯法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6-19页 |
三、民事习惯法源地位的比较法考察 | 第19-23页 |
(一) 大陆法系各国对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态度 | 第19-21页 |
1. 德国民法典中习惯法的地位 | 第19-20页 |
2. 法国民法典中习惯法的地位 | 第20页 |
3. 日本民法典中民事习惯法的地位 | 第20-21页 |
(二) 英美法系中对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态度 | 第21-22页 |
1. 英美法系对待民事习惯的态度 | 第21-22页 |
2. 英美法系在民法实践中如何对待习惯法 | 第22页 |
(三) 浅析国外关于习惯法之启示 | 第22-23页 |
1. 是重视习惯在法制建设中的良好作用 | 第22页 |
2. 重视习惯的整理汇编 | 第22-23页 |
四、中国习惯法的发展、现状 | 第23-25页 |
(一) 习惯法在我国的发展 | 第23-24页 |
1. 古代的习惯法 | 第23页 |
2. 近代的习惯法 | 第23-24页 |
(二) 习惯法在我国的现状 | 第24-25页 |
1. 习惯法在中国民法的地位 | 第24页 |
2. 习惯法在我国具体实施状况 | 第24-25页 |
五、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25-27页 |
(一) 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的可行性 | 第25页 |
1. 我国自古就存在民事习惯调整民事活动 | 第25页 |
2. 我国现代民商习惯发挥着补充和调整作用 | 第25页 |
(二) 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1. 民事习惯是最适当的民法补充渊源 | 第25-26页 |
2. 民事习惯是适当的民法解释论证 | 第26-27页 |
六、未来习惯法作为民法渊源的思考 | 第27-31页 |
(一) 习惯法应该成为民法渊源之一 | 第27-28页 |
1. 习惯法成为法律渊源的条件 | 第27-28页 |
2. 法官试用民事习惯的自由裁量 | 第28页 |
(二) 我国民法典中可试用民事习惯作为立法材料 | 第28-31页 |
1. 统治阶级应该吸收习惯法的精华 | 第28-29页 |
2. 重视习惯法并确立习惯法在民法渊源中的地位 | 第29-31页 |
余论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