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元素在面料再造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4 主要研究的方法 | 第9页 |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 | 第9-10页 |
第2章 面料再造的概述 | 第10-12页 |
2.1 面料再造的概念 | 第10页 |
2.2 面料再造的组成要素 | 第10-12页 |
2.2.1 面料的色彩 | 第10页 |
2.2.2 面料的材质 | 第10-11页 |
2.2.3 面料再造的工艺 | 第11-12页 |
第3章 刺绣艺术中水墨元素的艺术表现 | 第12-22页 |
3.1 水墨刺绣的独特魅力 | 第12-14页 |
3.1.1 艺术意蕴 | 第12-13页 |
3.1.2 艺术形式 | 第13页 |
3.1.3 传承与发展 | 第13-14页 |
3.2 水墨刺绣的艺术语言 | 第14-18页 |
3.2.1 针法语言 | 第14-16页 |
3.2.2 线条语言 | 第16-17页 |
3.2.3 绣画结合的艺术 | 第17-18页 |
3.3 水墨刺绣的艺术特征 | 第18-22页 |
3.3.1 艺术造型 | 第18-19页 |
3.3.2 题材样式 | 第19-20页 |
3.3.3 色彩特点 | 第20-22页 |
第4章 染缬艺术中水墨元素的艺术表现 | 第22-33页 |
4.1 水墨蜡染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 | 第22-23页 |
4.1.1 水墨蜡染的艺术语言 | 第22页 |
4.1.2 水墨蜡染的表现形式 | 第22-23页 |
4.2 水墨蜡染的表现方法 | 第23-28页 |
4.2.1 传统方法新用 | 第23-26页 |
4.2.2 蜡染书法 | 第26-27页 |
4.2.3 综合表现方法 | 第27-28页 |
4.3 水墨扎染的艺术特征 | 第28-33页 |
4.3.1 图案特征 | 第28-30页 |
4.3.2 色彩特征 | 第30-31页 |
4.3.3 面料肌理的运用 | 第31-33页 |
第5章 编织艺术中水墨元素的艺术表现 | 第33-43页 |
5.1 水墨编织的艺术语言 | 第33-38页 |
5.1.1 设计思维 | 第33-34页 |
5.1.2 视觉特征 | 第34-36页 |
5.1.3 表现方法 | 第36-38页 |
5.2 水墨编织的图案特征 | 第38-41页 |
5.2.1 纹样特征 | 第38-39页 |
5.2.2 色彩特征 | 第39-40页 |
5.2.3 工艺特征 | 第40-41页 |
5.3 水墨编织的肌理形态 | 第41-43页 |
5.3.1 视觉肌理 | 第41页 |
5.3.2 触觉肌理 | 第41-43页 |
第6章 综合工艺中水墨元素的艺术表现 | 第43-50页 |
6.1 综合工艺的现代化特征 | 第43-45页 |
6.1.1 色彩 | 第43页 |
6.1.2 面料 | 第43-44页 |
6.1.3 工艺 | 第44-45页 |
6.2 综合工艺的组合方式 | 第45-47页 |
6.2.1 印染与褶皱重叠工艺的结合 | 第45-46页 |
6.2.2 重复堆积的工艺 | 第46页 |
6.2.3 数码印花加法工艺 | 第46-47页 |
6.3 综合工艺的特点 | 第47-50页 |
6.3.1 外观效果的多样性 | 第47-48页 |
6.3.2 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 第48页 |
6.3.3 产品的多样性 | 第48-5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0-53页 |
7.1 研究的主要成果总结 | 第50页 |
7.2 研究过程的问题总结 | 第50-51页 |
7.3 本课题研究的前景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