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1 荞麦简介 | 第11页 |
1.2 农作物倒伏概况 | 第11-13页 |
1.2.1 农作物倒伏的类型 | 第11-12页 |
1.2.2 苦荞倒伏的特点 | 第12页 |
1.2.3 农作物倒伏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农作物的抗倒伏研究 | 第13-16页 |
1.3.1 玉米的抗倒伏研究 | 第13页 |
1.3.2 水稻的抗倒伏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小麦的抗倒伏研究 | 第14页 |
1.3.4 大豆的抗倒伏研究 | 第14-15页 |
1.3.5 油菜的抗倒伏研究 | 第15页 |
1.3.6 荞麦的抗倒伏研究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形态学方法分析苦荞性状与倒伏之间的关系 | 第19-3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2.1.1 实验地点及材料 | 第19页 |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9页 |
2.2.1 不同苦荞品种倒伏与倒伏类型结果 | 第20页 |
2.2.2 不同苦荞品种形态特征 | 第20-29页 |
2.3 结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茎秆的解剖特性与倒伏之间的关系 | 第31-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3.1.2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3.2.1 基部第2茎节解剖结构的特征 | 第32页 |
3.2.2 抗倒伏品种与严重倒伏品种茎解剖结构的差异 | 第32-35页 |
3.3 结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苦荞茎秆中木质素的含量与倒伏之间的关系 | 第37-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7页 |
4.1.2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4.2.1 基部第2茎节形成后第5、15、25、35天的木质素含量 | 第38页 |
4.2.2 茎基部第2茎节处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38-39页 |
4.3 结论 | 第39-4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