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手术学论文--麻醉学论文

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术期NT-proBNP测定价值的初步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浓度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以及其对患者早期预后的评估。方法:2014年1月-2014年7月,45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接受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48.13±10.46)岁,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术后5天、术后7天检测血清N一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浓度,分析研究围手术期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浓度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术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两组,不良事件组(n=21)与无不良事件组(n=24),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一天两个时点血浆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浓度是否存在差异,并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方法评定术前、术后NT-proBNP对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术后1天、术后5天Log NT-proBNP(N-末端脑钠素原的对数)平均水平高于患者术前Log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LogNT-proBNP平均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组(n=21)与无不良事件组(n=24)相比,术前、术后一天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ROC方法评定术前、术后NT-proBNP对其预后的评估能力,术前NT-proBNP预测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73.8%,术后一天NT-proBNP预测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72%,因此我们可以以813.40pg/mL为截点,若患者术前NT-proBNP水平高于该截点,说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增加。结论: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浓度是反应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及预后的敏感指标。可用术前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浓度评估患者预后。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 N-末端脑钠素原 不良事件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14
论文共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维、汉民族脊柱外科患者围术期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新型停搏液对在体心脏冠脉血管内皮保护效应的实验研究